传承的力量 | 传统文化进校园 这个中秋很“文”气
天悬银盘,月洒清辉。
看着夜空越来越圆的月亮,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花好月圆时。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为庆祝中秋节,
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的校园中也热闹起来了!
孩子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共迎团圆佳节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孩子们,你们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中秋节前夕,在北京市密云区第三小学的课堂上,老师正在用中国传统皮影艺术为孩子们讲述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认真学习这门传统工艺,用皮影艺术讲团圆故事。
广东肇庆学院将岭南文化纳入日常教学中,将中秋节文化融入地方特色舞蹈中,让学生们在顾盼流转的舞姿间延续着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手艺在民间,传承在教育。山东省青岛市基隆路小学将课堂搬到民间,既让孩子们以传承人的角色参与到活动中,又能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学到 知识。
崂山面塑是崂山地区农村世代相传的手工艺面制品,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亲手制作馒头,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
走进徐州工程学院,一群黑皮肤的非洲小伙正随着铿锵激昂的鼓点,舞动着一条飞腾跳跃的“中国龙”。
徐州工程学院舞龙队队长王千秋表示,他们十分喜欢舞龙这一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希望能更好地学习和传承。
五禽操、汉乐队、传统武术、舞狮……在江苏师范大学,“润物无声”的艺术教育充满每个角落。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华桂宏亲自担任组长的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统筹全校美育工作的艺术教育中心,进一步理顺了大学开展美育教育的体制机制。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城小学将国学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将《三字经》的韵律融入哈尼族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中。下课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将“《三字经 》背得更熟了。”
拿起小锣,背上小鼓,捧起棒子,铿锵的鼓声一响,山西省汾阳市禹门河小学的校园中一场带着黄土高原文化气息的地秧歌开始了。孩子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中,共同庆中秋迎团圆。“我们希望吸引更多少年儿童参与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来,通过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山西省汾阳市禹门河小学校校长任应斌说。
山西大同大学的艺术展演将云岗文化、地方非遗、地方戏曲、民歌等都融入其中,有着浓郁的塞北文化味、学校主动融入地方文化、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让千年塞北文化在校园中焕发时代光彩。
…… 这些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缩影。
中秋节前夕,由教育部主办、中国青年报社承办的“《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中秋节特别节目也拉开了序幕。
据了解,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提出的“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的要求,教育部决定继续开展《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元旦、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等现代节日为契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集中展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
展示活动形式有戏曲、民乐、书法、剪纸、传统体育等。活动将面向全国的大学、中学和小学,紧紧围绕《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这一主题,精心遴选十余个节目入选节目单。这些节目既能体现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的成果,又能推动社会关注体育艺术教育、共同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