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装饰材料  陶瓷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走出精神困境,涵养和弘扬中国精神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8-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走出精神困境,涵养和弘扬中国精神

  ——王海滨副教授谈“中国精神”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近日,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网络理论传播局)主办,光明网联合浙江、河南、重庆、江西、深圳等省市网信办共同承办了“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活动通过探索网上理论传播新模式,探讨和梳理“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内涵、新表征、新作用,充分展示精神的力量,彰显“中国精神”在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贡献,彰显“中国精神”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光明网理论频道特邀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专家,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海滨,针对“中国精神”话题进行深度访谈。王海滨教授从2010年开始关注人的精神结构、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困境及其重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建设等问题,主持该研究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出版相关专著两部,发表相关文章二十余篇。

  中国精神的意涵和特征

  中国何以成为中国?除了表层的土地、资源、人口、历史等因素之外,更在于中国精神这个深层次、灵魂性的支柱。

  中国精神是区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标识和精神符号。作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汇流,中国精神是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积淀和凝聚下来的,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正向和积极的精神成果。从历史上来说,中国拥有未曾中断的悠久文明,这种深厚的历史感和对于历史感的认同非常容易激发炽热的爱国情感。从文化生态来说,我们有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西学东渐以来渐次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还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态。这三大文化生态之间的交流融合和综合创新,成为培养我们中国精神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生态优势。这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也成为中国精神的独特优势。

  中国精神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它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第二,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第三,它是稳定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普遍性是指中国精神中必然包含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追求,特殊性是指它是中国历史过程中积淀和凝聚的成果,具有中国的独特特征,但当前对于中国精神的独特性还需要进一步提炼。在不同的时代,中国精神有不同的呈现形态,这就可以理解为何中国精神是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中国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非常丰富,如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建设时期的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以及今天我们党强调的伟大斗争精神、自我革命精神等等。这些不同的精神汇聚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称之为“中国革命精神”。中国革命精神是20世纪以来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基本内容和核心价值是一致的。

  我们党在面临困难,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仍然勇于进取,敢于追求理想。一方面是一定的历史困境,一方面是勇于进取的奋斗姿态,往往是这两个条件之下,凝练出来我们党在那个时期的精神。比如红船精神,会议遭到破坏,开不下去了,转移到船上继续开;长征精神,也是一种战略转移,后方有敌人在追着我们打。建设时期的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都是面临着各种困难的条件,而又坚持着初心和理想去艰苦奋斗。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中国革命精神产生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另外,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员所展示出来的精神状态是一个一个的点,要进一步研究,就值得我们注意怎样连点成面。通过不同的微观的点,去凝练中国共产党人的总体性的精神品格。

  “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进行过系统的阐述,这是我们在今天把握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最需要重点领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概括中,既指明了中国精神的时代背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也说明了中国精神的重大价值--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更重要的是从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角度,鲜明地提炼了中国精神的主要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但不是全部;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不是全部。因此,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精神的内涵界定,还需进一步提炼和把握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交汇的积极成果。

  现代性和中国人的精神困境

  在西方,资本主导的逻辑之下,人们往往注重对金钱的追求以及对物的占有和消费,无暇去顾及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内心到底应该去追求什么,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还受到很大的限制。资本主导下的现代西方文明,主要是在物质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面对精神文化和精神生活,恰恰暴露了很大的局限。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意义失落、精神贬值、价值迷茫、理想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欲望的主宰和感性至上的原则。

  不可否认,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困境自然会渗透和影响到党内,中国共产党人也存在精神困境。我们党曾经明确概括执政面临的四大危险,比如精神懈怠的危险、党内一些腐败分子理想信念的丧失等等问题都是党存在精神困惑的反映。我们强调党的先进性,就要对党的精神生活和精神境界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以不断实现对党的精神世界的自我革新。

  在这个过程中,共产党人应该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成为走出精神困境的开路先锋和追求崇高精神境界的带头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精神的力量。此外,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共建新型文明形态的时候,一定要把精神的问题突出出来,引领中国人民关注当代中国的精神重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具体而言,我们要走出精神困境,除了不断改善外在条件之外,首先要坚定精神文化上的自信。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屹立不倒的灵魂。我们有理由对能够建设好自身的精神文化充满信心。其次要倡导理想信念。在一个欲望主宰和感性至上原则盛行的时代,精神缺钙和信念缺失的问题成为发挥精神力量之软肋。提升和激发敬畏之心和理想信念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秩序中的地位和力量,无疑是针砭时弊的一剂良方。

  涵养和弘扬中国精神

  以往我们有些教育形式注重“教而不乐”,注重对人进行教育,但缺乏一些情感感化;今天有些往往是“乐而不教”,重娱乐性和噱头,如扭曲热门话题,污名正面人物,炒作花边绯闻,盲目追求点击量,再如以猜测假想代替对细节的事实考证,有意利用有些人的猎奇心理而加大负能量的释放等等,缺乏道义的力量和精神的追求。真正要涵养和弘扬中国精神,需要我们把内在涵养和外在宣传两方面相结合,实现寓教于乐的同时依靠自我提升效果。

  从内在涵养方面看,中国精神积淀于中华文明的基因中,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的融入中华儿女的心灵秩序和精神境界之中。由此可见,中国人民是创造中国精神的主体。我们需要进一步在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重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世界建设这些问题的研究推进中,不断涵养中国精神。

  具体来说,第一,要进一步优化制度结构,经济运行方式、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法制体系和道德规范,是制约和影响甚至是决定人的精神世界与精神生活的外在环境条件。我国目前正处于党全面领导下的社会转型期,不断优化外在的制度结构是涵养中国精神的依赖条件。第二,整合我们的文化生态,在马克思主义文化指导下整合三大文化生态,发挥当代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力量,为人们的精神修养奠定文化基础。第三,在坚持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发挥内在精神的传承性、整体性和能动性。不断吸收容纳现代西方的文明成果,最终在实践发展和时代变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精神境界,来持续涵养、锤炼和滋润中国精神。

  从外在宣传方面看,中国精神离不开中国人民,要对人民进行中国精神的宣传,一定要注意启发或者激励人民大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一定要注意启发或者激励人民大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中国精神作为意识形态的内容,对它的宣传要注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党的识形态对人民进行宣传,要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具体可以采取灵活的形式,结合新媒体等,比如短视频传播,前段时间在互联网上快速刷屏的全民共唱《我和我的祖国》,它本身就蕴含对于爱国情感的宣传,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

  总之,把内在的涵养和外在的宣传结合,中国精神才能得到更好的涵养和弘扬。(孙维庆、蒋正翔采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