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低调”生产到“海纳百川”朔州陶瓷“转身”
新华网太原4月19日电 说到“瓷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江西景德镇、等地,鲜有人知道山西也有一个“低调”的陶瓷产地,那就是朔州。
朔州产瓷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之前。境内煤矸石、高岭土、粘土等陶瓷原料储量丰富、品位较高,朔州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陶瓷文明。
目前,朔州全市已建成陶瓷生产企业79家、生产线条,形成以怀仁金沙滩、应县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为主要承载,集技术研发、工艺创新、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尤其在日用瓷方面,朔州已发展了1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2017年全市日用瓷产量完成20.45亿件。
尽管朔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但是“总体来看,朔州陶瓷的知名度还比较低。”朔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耳东坦言,朔州陶瓷一直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需要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品牌价值。
为此,朔州近年来多次举办陶瓷产品展销交易会,开展交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4月18 日,朔州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举办了山西·朔州陶瓷产品进出易会,邀请了31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位“瓷”商齐聚朔州,展开经贸交流。
“朔州陶瓷其实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来自山东的侯立新,是应县一家瓷业公司的董事长。在他看来,朔州陶瓷此前以内销市场为主,目前正乘上对外的“东风”逐渐“走出去”,未来要“海纳百川”,集思广益,融合多种文化元素。
交易会开幕式上,朔州市副市长张天茂向广大“瓷”商发出邀请:“我们愿与国内外客商拓宽合作领域,加大合作力度,进一步陶瓷文化,促进陶瓷产业发展,让世界各地人民共同品鉴、共同使用朔州陶瓷。”
据了解,近年来陶瓷在朔州发展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朔州出台《朔州市促进陶瓷产业做大做强若干措施》,将陶瓷产业纳入重点打造的“2+7”产业格局中,聚力打造集陶瓷制作、陶瓷经贸、陶瓷科技、陶瓷文化为一体的“大陶瓷”产业格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