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装饰材料  布艺

消费企业如何活到春天?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2-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疫情还在延续,这几天确诊的新型肺炎病例不断增多,拐点尚未到来,多数人在一段时间内,消费行为仅限于社区或者线上。 

受此影响,关于人们日常吃穿住行的大消费行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一方面,带体验、服务属性的零售、餐饮业受到极大冲击,门店大批关停,就连西贝、老乡鸡等行业龙头也声称,账上现金撑不了三个月,更多中小零售企业则将直接进入地狱模式,需要艰难的煎熬与等待。 

另一方面,一些做健康、休闲食品、生鲜等领域的电商或者新零售企业,不动声色,却迎来了更高的增长,或者基本保住了底盘。包括此前争议颇多的无人零售企业,也在进行新一轮的蜕变。这中间,不少企业得益于此前在供应链和效率上的艰难探索。 

谁也无法预判到这一突然的变化和接下来的形势,能熬过这几个月疫情,甚至变得更加强大的消费企业,一定会有其独到之处。因为在这个阶段,不再靠资本和红利,指望政策或者员工,未必现实,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行业也有它自然的规律。

但这不妨碍我们倾听更多的声音和建议,浪潮新消费近日采访了12家消费企业和投资人,包含消费品、社区零售、物流等领域。从他们的做法和判断,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借鉴,希望更多消费企业能够活到春天。

朗然资本创始合伙人潘育新:社区业态线上线下一体势在必行 

这次疫情对于零售的影响,线上零售(到家、直播、闪送、会员制等),健康类产品受益会比较大。另外,疫情对餐饮影响巨大,纯外卖餐饮可能会发展更快。 

面对疫情,我认为零售商加强对上游供应链的控制和赋能也会加快。没有自己生态的供应链,电商只是个信息平台,缺货都无法解决。 

对于社区生鲜(其实到家模式很少),会是短期利空。因为生鲜供给未来会没问题,但疫情如果持续时间较长,隔离和恐慌会造成到店人过少。另外,优质生鲜供应链短期会选择优先供给给到家的模式,对社区生鲜也利空; 

反过来想,这也迫使社区生鲜企业更加重视到家服务,门店本来就是天生的前置仓,优秀社区生鲜企业的到家服务能力会短期快速提升,长期利好。便利店则是以快为主,商品结构不大适合到家模式,短期利空,长期要看疫情发展情况。

对于盒马、叮咚、每日优鲜等到家生鲜业态来说,短期利好,上游供应链优先支持他们,部分企业本来现金流困难,融资困难,现在明显得到了续命和业绩提升,甚至改变了部分机构的未来认知,融资也会得到解决; 

长期反而可能利空,因为线下生鲜零售也更加重视到家服务,如永辉、沃尔玛等,在直面竞争中,叮咚、每日优鲜的销售规模还是差距很大的。

最后,对社区业态接下来而言,线上线下一体势在必行,商品结构、it系统、配送、营销、人员、合作生态等都需同步调整,来符合未来的需求。 

钟薛高创始人林盛:秋收冬藏,努力让自己活到春天 

这次疫情对于消费品的影响,首当其冲就是线下的。钟薛高因为以线上为主,受到的影响反而少一点。

但这也只是目前,因为我们必须也要有上游的生产、供应链,包括履约发单,如果这些配套环节拖得时间更长,没有办法正常运转,肯定也会影响到我们,这种影响直接是全方位的。比如拖到4月份就可能出现更大的风险。 

所以相比于疫情对于线下的冲击,在线上,对我们这种休闲零食消耗量其实是更大的,但这只是说需求放大了,真正制约线上的在于供给和发货,而不是需求本身。 

更深远来说,第一,这会让更多人的线上购物习惯变得更加牢固。第二个,我没有那么悲观,相信在疫情过去以后,整个线上线下消费会迎来爆发式的反弹。 

所以总体来说,这是一个不断平衡的关系,在这一个阶段丢掉的,会在下一个阶段弹回来,所有的波动到最后都会回归到它的规律本源上。 

但对整个品牌和商家来说,第一就要看谁可以支撑到那个时候;第二就是谁在整个疫情前后,可以把节奏把握得比较好,比如你可以比别人更快地去恢复生产、物流,占据优势。 

我相信,这样的事情是没有一个企业愿意看到的,也很难提前预判。它是一个突然爆发的事情,你所有的信息点全部来自于官方。 

当我们大家都在谈当下如何活的时候,本身这可能也是一种短视。最近我也看见很多朋友圈里几乎都在说几个月现金、长长短短,基本上都是事后诸葛亮。 

谁都希望公司能够无比弹性,说把成本降下来瞬间就可以降低下来,说储备现金瞬间就可以把储备现金变出来,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所以别人怎么样我管不了,我只希望好好地扛过这一关,因为我觉得等着我们的春天还在后边。 

其实早在大年三十,我们内部就开过远程电话会议,判断这件事对我们的影响可能要整整两三月。 

我说我们要做好这个准备,准备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大家把自己先照顾好,各个部门必须把自己团队的人照顾好,因为人是第一位的。 第二再谈业务,我们能明显看到线上销售的自然流量增长非常大,什么动作都没有干。

 1月份我们差不多大概是200%的增长,2月份预估可能是600%的增长。我们也能够看到,很多线上商家都在增长。 

接下来,我们紧急去和工厂沟通,看什么时候可以安全复工,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要求所有代工厂,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控措施坚决不开工。如果为了赚钱不防控或者防控得松,就算能开工也是短期的,麻烦会很大。 

另外就是跟我们的物流方,做到每天一沟通,掌握所有的动向。 第三就是告诉大家,我们3号开始在家办公,薪水该怎么发就怎么发,该调休的要去调休,给所有员工吃一个定心丸。作为创始人,没必要把这种恐慌和压力往下传,我们还是希望给大家打气。 

至于这次疫情对于消费品企业的挑战和机会。 假设这次疫情是一个月,那我们就应该看有多少企业可以撑到一个月,疫情是三个月,所有的机遇都是对三个月之后还活着的企业来说的,所有的挑战都是对那些活不过三个月的企业。 

大家都知道有机遇,但问题是你能不能活到最后,而且这根本不是你企业有多少现金储备,就是一个正常企业有正常的资金周转和正常的负债,谁也不会闲着没事干留下了大把现金,除非是巨型企业。 

要撑下去,我认为得少做一些不相干的动作,一切跟企业生存没直接关系的费用尽量去压缩。第二,可以适度地分阶段优化或者是瘦身。 就像一个公司有10个部门,有些部门是为了长远打算,有些部门是为了当下挣面包的,如果说必须要让你做一个取舍,那你肯定会先把挣面包的留下来,今年有一部分公司会用这样的办法,但是我们希望尽量不要走到那一步。 

除此之外,就不要想其他更多的东西了,想得多闹心也多。借这个机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销售上,并做一些整理内部的工作,可能会更好。 其实就是秋收冬藏的概念,此时我判断是冬天,那就要做一些冬藏的工作,你所有的目的是为了把现在的力量积蓄下来,等到春天来后去爆发。我觉得,现在所有的品牌,都应该努力让自己做一个能活到春天的企业。

光控众盈资本总裁高扬:除了直接消费关系,还要重视更多的关系

面对这次疫情,靠线下体验为生的消费品公司,包括餐饮、美妆等等,肯定要受到很大的冲击,这在经济层面上是毋庸置疑的。 

但我觉得消费品公司要做的是长远的生意,所以在这个时候,不仅是要跟消费者构建直接的消费关系,还要注重更多其他的关系,从产品、工艺层面,走向更深层次的互动。 

其实之前像是东鹏特饮、达利园等消费品公司,在这块就做得挺好的。而且这就不是在产品维度上的竞争了,短期内也不可能有什么新业态出来。 

所以像是喜茶、奈雪等新品牌公司,都需要去深度挖掘,处理除了直接消费关系外的其他关系,比如社会责任。因为消费品最终是要做品牌,品牌还是说在大家在想到你时,第一想到的是个什么东西。 

而且相比工业化和重线下体验性的消费品公司,后者肯定受到疫情的冲击更大,不是改变产品、业态就可以,因为健康是第一位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现在的时间节点,我觉得一些做工业化消费品的公司,比如卖到超市渠道里的产品,像是可口可乐、燃茶、桃李面包……,他们不是特别注重能体验,但是必需品,更加必需。 

所以之前我也说过,就是要做老百姓更加必需的生意,这些公司受影响会相对小一些。甚至在这个阶段,因为大家都不出去买东西,或者尽量减少买东西次数,那肯定会去超市买一大堆东西回来,或者在京东上下单。这些消费品公司在销量上,反而会呈现一个上升的态势。 

从消费品公司内部的角度来讲,现在更应该关注自己员工的情况,你的团队组织不要因为疫情犯一些错误,比如你的产品质量下降,或者食品安全问题等等。在这个时候,千万注意先别犯错误。  

生鲜传奇创始人王卫:今天的严格,明天会变成幸运

以下内容节选自生鲜传奇内部信 一、保护消费者、保护员工,回应社会责任。 带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