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消费让生活丰富多彩
【经济界面】
刚刚在暑假带孩子去云南旅游的北京李女士近期又忙着安排新的出行计划了。“想去玩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然后是国庆节,假期长,天气也好,还是想带孩子出去走走,长长见识。”李女士说。
当前,假日消费已经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中秋、国庆、春节等法定节假日乃至普通的周末,都已成为人们旅游、购物的重要节点,家人团聚、朋友聚会,无论是一起看一场好电影,还是一起逛街、吃美食,都让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来自分期乐商城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暑期,旅行订单量同比去年翻了一倍。在旅行线路上,“95后”选择国内游居多,占比近9成;单次旅行花销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的最多,占比达44%;西安、重庆等城市成为最热门的目的地。统计还显示,人们更关注出行和居住品质,“红眼航班”的订单比例不到5%,单价在500元以上的品质酒店的销售额占到1/3。
暑假中,文化旅游消费的火热见证了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改变。亲子家庭旅游成为了暑假旅游的主力军,研学游、乡村游等新业态成为学生们体验生活、寓教于乐的佳选。除了去远方旅游,在市内听音乐会、逛博物馆、看戏剧,也是人们喜爱的休闲消遣方式。北京一年一度的惠民文化消费季,国家大剧院艺术之旅、北京当代艺术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奥林匹克公园音乐季……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假日的文化生活有了更多选择。
假期也是人们集中购物消费的旺季。针对即将到来的中秋和国庆假期,商家们正在不断挖掘“假日经济”背后的巨大消费需求。在四川成都,四川中秋食博会暨月饼节已经开始,各大品牌推出了创新形式的月饼,开展各类试吃活动。在各城市的步行街和大型商场,各种促销、回馈活动不一而足,吸引了大量消费者驻足。针对人们假期走亲访友的需求,商家推出了精装的休闲食品、伴手礼等产品,展开了一场品牌间的竞赛。
面对假日消费的不断增长的旺盛需求,如何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创造更多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成为了需要思考的课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假日消费,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消费活动和场景,打造能反映地域特色的产品,并通过在交通等硬件设施上提供更多保障来为假期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专家解读: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
当前,我国假日消费仍主要集中在法定节假日,旅游消费、文化消费、购物消费等作为假日消费的主要方面,具有消费量大、消费需求旺盛的特点,也存在人多拥挤、消费体验不佳的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带薪休假等政策的落实,引导消费者分时休假、错峰休假,既提升旺季的消费体验,又能带动淡季的文化旅游消费。
从消费品供给角度来看,目前也有消费产品单一、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如针对家庭亲子的文化消费产品总体不多;文化街、步行街等消费场所的产品也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因此,要进一步促进假日消费,就应当增加产品种类开发,开展更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更丰富的消费场景。同时,要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内容品质,提供优质、多样化、特色化的文化产品。
《意见》提出充分利用开放性公共空间,开设常态化消费场所,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进一步开发新的假日消费空间,通过鼓励商家延长营业时间形成全天候的消费场景,同时要提供合适的配套服务,增强假日消费管理,让产品和服务都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
(本报记者 鲁元珍)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