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多措并举着力涵养水源
12月,湖北省丹江口市胡家岭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高锰酸盐指数1.67毫克/升,氨氮0.10毫克/升,总磷0.022毫克/升,Ⅱ类水质偏好。
多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5周年来,丹江口水库已向北方安全调水超258亿立方米,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20多座大中型城市主力水源。
生态修复养好水
湖北省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修路、建厂房等不可避免留下裸露山体。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开发谁修复、谁破坏谁治理”原则,十堰边建设边修复,今年已累计完成裸露山体治理60多处20多万平方米。
十堰还实施“口袋公园”工程,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统筹推进城市大、中、小公园均衡布局。今年已开工建设小型游园6座。
山上植树造林更是“响鼓重锤”。近年来,十堰打破常规种树方式,创造性采用四季挖窝、三季栽树方法,在适宜栽树的季节栽树,在不适宜的季节挖窝、管护、育苗,使植树绿化成为常态。
多年来,十堰每年人工造林规模持续保持在30万亩以上。目前,十堰市森林覆盖率达64.72%,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全省23个百分点;十堰现有林地面积2896万亩、森林面积194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645万立方米,3项指标位居湖北省第一。
治水就应做好山区水源涵养工作。十堰市林业局天然林资源科科长袁晓秋算了一笔账,目前十堰天然林每年所涵养的水源相当于30多座1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
为保护好山体,十堰出台《十堰市山体保护条例》和《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并将2014年南水北调通水日——12月12日确定为十堰市生态文明日。
铁腕治污除脏水
“真没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小孙女能像我小时候一样,在清澈的犟河边玩耍。”只要天气好,市民杨志金都会领着小孙女在犟河边游玩。
杨志金是张湾区花果街办放马坪居民理事会会长,从小住在犟河边。他回忆说,上世纪60年代初,犟河水清澈见底,河里鱼虾成群。
过去,犟河、神定河、泗河、剑河、官山河因污染严重,一度成为汇入丹江口水库的5条劣Ⅴ类河流。
为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2012年以来,十堰市将5条不达标河流治理作为“硬骨头”,累计投资近30亿元,全力实施“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管污”六大举措,大刀阔斧整治黑臭水体,累计清除污泥和垃圾561万吨,整治排污口590个,完成河道清淤138公里,建设生态河道130公里,建成清污分流管网1400多公里。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5条曾经不达标河流水质大幅改善,犟河水质达到Ⅱ类-Ⅲ类,剑河水质达到Ⅱ类,泗河水质达到Ⅳ类,官山河稳定在Ⅲ类,神定河已消除劣Ⅴ类。
目前,十堰全市35个水质考核断面已有33个达Ⅰ类-Ⅲ类标准。其中Ⅰ类水质5个,Ⅱ类水质27个。
消除隐患护源水
据了解,1982年-1992年,东风公司按照当时国家要求,将十堰地区约5000个含多氯联苯的电容器分4个填埋区进行了集中地下封存和填埋。
个别填埋区最深处达50米,距丹江口水库的直线距离不足10公里,若不及时进行安全处理,将成为深埋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地下安全隐患。
十堰历时5年,投资1.18亿元,将4个填埋区4895个含多氯联苯的电容器及粘染物,累计1725.5吨危险废物,全部安全跨省转移处置。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处置含多氯联苯危险废物的最大项目,整个过程零污染、零事故、零投诉。
近年来,十堰累计安全处置6万多吨危险废物,很好地消除了水源安全隐患,确保了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饮用水安全。(作者 叶相成)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