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改善生态环境巧用力
中国环境报讯:在山东省德州市运河经济开发区西部、鲁冀两省交界处,有一片绿色的海洋——大运河生态林场。这片林场种植各类乔木、灌木15万余株,是德州市中心城区西南部的隔离林区和鲁冀边界重要的防护林带。
“以前,这片区域工业企业林立,不仅有德州最大的化工企业和最大的电厂,还有几个垃圾发电厂和危险废物处理企业,距离周边村庄较近,对村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到秋冬季,北风带来的扬尘、污染颗粒,直接影响运河开发区,进而影响到德州市主城区。”德州市运河经济开发区农村办公室主任刘怀东告诉记者。
大运河生态林场的建设,正是德州不断加强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规划实施“两带三区”战略,投资约106亿元实施64个生态修复项目,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高位推动 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德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经常性研究生态环境议题,在全市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支持、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大格局。
“今年上半年,德州市对全市生态环境委员会进行调整,建立书记、市长‘双主任’制,下设14个专业委员会及办公室。各专业委员会实行一项攻坚任务、一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张任务清单‘四个一’工作机制,构建起生态环境委全面统筹推进、专业委员会及成员单位分线督促指导、县市区执行落实、生态环境委办公室综合协调督办的组织体系。”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赵华介绍。
在高位推动污染防治的同时,德州市先后出台《德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德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其中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德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是国家赋予设区市地方立法权以来,山东省内地级市制定的首部关于扬尘污染防治专业性法规。
德州市还修订完善考核办法,建立环境质量通报排名、明察暗访、问题受理转交督办、环境质量改善绩效评价等制度。从考核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统筹优化,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杠杆作用,提高正向激励的导向性和落实绿色发展的主动性。
靶向治污 巩固提升治理成果
为打好治污攻坚战,德州强化科技支撑,坚持靶向发力,精准治污,不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成果。
2017年9月,国家启动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德州牢牢抓住这一机遇推动精准治霾,依托“一市一策”课题组研究成果,深入开展源解析、源清单调查,强化基础研究、研判分析、成果运用和方案执行,实现治霾减排由感性到理性、定性到定量、粗放到精细的深刻变革。同时,带动全市环保技术力量、研究水平明显提升。在国家2017-2018年度“一市一策”跟踪研究考核结果中为优秀,得分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首位。
德州市县两级财政先后投入两亿元,建设了空气质量监测超级站、颗粒物源解析实验室、预警预报平台。建设完成55处河流水质自动站、30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设立了移动源污染防治中心,新建10套机动车遥感监测设备,实现机动车尾气监测自动化。今年又布局101个乡镇空气站,实现监测网络镇街全覆盖。
在德州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记者看到3D激光风廓线雷达、有机物化学组分分析系统、在线离子色谱分析仪等设备仪器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我们这个空气质量监测超级站,已实现对影响空气质量的100多种污染物进行监测,而普通监测站只能对6种污染物进行监测。”德州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左敬友告诉记者。
摸清污染来源后,德州市瞄准扬尘治理、大企业污染减排、机动车污染管控、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压煤减煤五大重点领域精准发力。自今年3月以来,全市PM2.5浓度持续改善,7月份同比改善14.7%,改善幅度居全省首位。
聚焦基层 推行“一线工作法”
在深入推进污染治理的同时,德州坚持基层导向,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了解在一线、问题发现在一线、办法研究在一线、矛盾解决在一线。
围绕基层治污技术、执法力量、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德州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政策法规巡回宣讲培训、全员执法大练兵、科技治污进基层活动。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基层人员3000余人次,全员执法比例达到60%以上,科学治污覆盖面达到80%以上。
赵华告诉记者:“我们在平常的环境监管中坚持跟踪服务,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会等方式,宣传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了解企业在环评、治污能力建设、污染物监测、超低排放改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及时提供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帮助企业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以前,我们的储煤场是露天的,遇到有风的天气,煤堆表面的煤灰会到处飘散。虽然安装了防风抑尘网和雾炮进行降尘,但效果不是很好。后来我们在生态环境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借鉴其他企业经验,投资1.66亿元对煤场进行改造,建设全封闭煤棚。改造完成后,将实现煤尘零污染,有效改善周边空气环境,同时减少煤炭的风损、雨损,具有良好的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德州华能电厂生产厂长路武说,“煤场封闭改造完成后,我们将依托这一项目打造煤场扬尘防治示范企业。”
在德州市,像华能德州电厂这样,借力生态环境部门的帮助,主动寻求先进治污技术,把污染问题解决在源头的企业还有很多。
在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自2017年开始,先后投资3500万元用于喷漆生产线废气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实现治污技术“三级跳”,改造后挥发性有机物处理率达到95%以上,成为治污亮点企业。
除了帮助企业破解治污难题,德州市还通过简政放权、精简环节、流程再造、改进服务等措施,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能。累计取消建设项目试生产审批、危化品管理登记证核发等6个审批事项。将19类市级审批权限下放属地主管部门。压缩审批时限,环评报告书由60日压缩至10日,报告表由30日压缩至5日。累计完成2.7万个建设项目环评登记表网上备案,实现企业“零跑腿”。(作者 周雁凌 王文硕 赵晶)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