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编钟与唐代古琴“琴钟和鸣”
11月17日,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与山东博物馆的国宝级古琴“天风海涛”,通过5G手机,现场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协奏。
曾侯乙编钟诞生于战国,共65件,每件可发双音,代表了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天风海涛”古琴,则为唐代著名制琴大师雷威所制,是现存古琴中唯一形制完备的七弦琴,古人形容其琴声犹如天空的长风、大海的波涛。
让两件国宝在千里之外实现协奏,每一个音律、每一个音准都要“琴钟和鸣”,本不可想像,但在湖北省博物馆演奏现场,华为通过5G网络支持,用两部5G版手机,就实现了两地高速率、低时延网络传输的协奏直播。
编钟音乐《楚商》,古琴曲《关山月》《梅花三弄》,竹枝词——两城两馆,琴钟呼应,四首名曲,行云流水,历史的遗音中,观众刹那间如返先秦与盛唐。
《楚商》是以《离骚》为灵感创作,编钟音色深沉拙朴,体现了屈原“行吟泽畔”凝神沉思的心情。
汉、魏至唐五代流行乐府歌辞。古琴曲《关山月》表现了古代驻守边关的将士思念家乡之情,以及报效国家的豪壮之气。
乐曲《梅花三弄》,借用瑟的细腻,来刻画梅花迎风高洁之态。
竹枝词则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而来,唐代诗人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传于后世。
“乐曲协奏对节拍的控制要求极高,只要一方因网络时延而慢一拍,整个乐曲节奏就会打乱。”协奏会主办方负责人介绍,如今,湖北省博物馆已率先实现5G网络全馆覆盖,山东博物馆也拥有5G网络支持。正是5G网络的超高速、低延迟特性,才让这场跨越时空的协奏成为现实。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