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市场观察

中国设计不应 简单堆砌传统元素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9-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同学们,今晚,说好不哭!”9月17日,广州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几小时之后,由曹雪带领团队设计的一只有着酷炫外形的熊猫——“冰墩墩”正式被宣布为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吉祥物。消息公布那一刻,说好不哭的曹雪,还是忍不住哭了,58岁的他像个孩子一样,紧紧地和团队成员拥抱在了一起。

  来自广州的曹雪,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南京人。自从冬奥会吉祥物公布以后,他每天都在接受媒体“轰炸式”的采访,他笑言“没想到在这个年纪成了网红”,但得知是家乡媒体采访时,他还是欣然应允,将自己和团队的创作思路娓娓道来,并深度解析了“冰墩墩”从5816件作品中脱颖而出的艰辛历程。

  “冰墩墩”的原型是一支糖葫芦

  文艺周刊:冬奥会吉祥物的设计竞争者众多,为什么最终是广州美院这支南方设计团队拔了头筹?能否介绍一下“冰墩墩”的创作历程?

  曹雪:我觉得越是没见过冰雪的孩子,对冰雪的向往和想象力,反而胜过那些常年生活在北方的人。

  2018年10月,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专家到广州美院进行宣讲,那时离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征集的截止日期还有大约20天。时间非常紧迫,但我们接受了挑战。

  2019年1月,北京冬奥组委组织召开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全部有效征集作品进行初评和复评,最终从全球5816件设计方案中,选出10组候选设计方案,我们有3组作品入围,其中“冰糖葫芦”的方案位列其中,这是冰墩墩最初的创意来源。

  因为冰糖葫芦形象的延展性和运动性有限,无法充分展示冰雪运动的魅力,最终决定只留下了糖葫芦的的“冰壳”。北京奥组委要求我们在这个“冰壳”里加上我们认为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团队尝试了虎、鹿、兔,饺子、元宵等,最终变成了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冰壳熊猫”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

  文艺周刊:从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到北京奥运会福娃“晶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国宝熊猫都成为了吉祥物,您和您的团队如何让这只熊猫变得与众不同?

  曹雪:说实话,确定是“熊猫”之后,如何让我们这只熊猫与之前见到的所有熊猫不一样,这个难度确实很大。

  我们观看了大量冰雪运动纪录片,去滑雪场滑雪,体会冰雪运动的动作技巧,并赴四川卧龙近距离观察熊猫的姿态和动作,最终,我们将熊猫“内八字”行走的典型萌点提炼出来,加入冰雪运动的姿态,瞬间提升了熊猫的可爱指数。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冰壳一直是我们坚持的亮点,我一直认为,如果壳丢了,我们的“魂”也就丢了。头部冰壳装饰的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当头部的彩色光环发光转一圈,冒出一个声效,冰墩墩身上就出现了冰刀、滑板和护目镜等。这是我们给冰墩墩的创意想法,也让它与传统熊猫形象相比,更富科技感和未来感。

  “太空熊猫”后续故事将陆续发布

  文艺周刊:您觉得“冰墩墩”这个形象会被孩子们喜爱吗?

  曹雪:冰墩墩的毛绒质感和冰晶透亮的外壳,这两种材质会形成一种“对比统一”的美,小孩玩的时候就可以把它拆卸下来,体验感会很好。

  根据调查表明,历届吉祥物的消费群体一般是9岁左右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孩子们的喜爱成了这次吉祥物的重要评审标准。今年7月,组委会把两套冬奥会、残奥会的吉祥物组合和网络下载的图片混在一起,放在北京240名小学生面前,让他们选择喜欢的作品,最终,冰墩墩以绝对优势胜出。

  文艺周刊:在吉祥物宣布那一刻,您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曹雪:说实话,那一刻,我脑子一片空白。在此之前,我做的很多设计都是由我个人完成的,但这次,我们团队奋战了整整10个月,没有一天休息过,付出的精力、时间以及所面对的压力,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十个月中,出于保密需要,修改方案不能快递或通过电子邮件,每一次都需要团队成员从广州“人肉快递”送到北京冬奥组委,有时为了提升效率,还需当天往返。这次经历无论对于我个人,还是我们团队,都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历练,让我们终身难忘,也算是传承了奥运的拼搏精神。

  文艺周刊:围绕“冰墩墩”这个吉祥物,接下来还会有哪些创意开发?

  曹雪:我们正在开发冰墩墩的表情包,目前第一期刚刚上线,微信用户可以在表情商店里下载使用。10月份,冰墩墩长毛绒玩具也将面世。未来我们还将和中国航天部合作,让冰墩墩给青少年普及太空知识,进行科普活动,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太空熊猫。

  设计师不能有“艺术家的脾气”

  文艺周刊:您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然后又去广州发展,能否简单介绍下您的个人经历?

  曹雪:我是南京人,1985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美术系(后改名为江南大学),之后留校任教。有一年,我到南方考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其中一站是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期间给员工做了一次讲座,结果就留下了。2006年,我又重回高校,来到广州美术学院当老师。

  文艺周刊:您觉得这次“冰墩墩”的设计成功,给“中国设计”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曹雪:我觉得中国设计要大胆地走出去展示自己。这几年,我一直担任《塔外》展览的策展人,游历了伦敦、巴黎、米兰等国际大都市,目前这个展览已经进行到第三届了。

  策划这样一个展览,目的是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和审美追求,讲好“中国故事”。许多外国观众看完之后都惊呼:原来中国设计不是只有剪纸和脸谱,中国设计也可以如此现代和时尚。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很多中国设计师喜欢在作品中加入传统元素,但加入的方式简单粗暴,就是把老祖宗的东西复制、粘贴下,我觉得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真正优秀的中国设计,不是对传统元素的堆砌,而是对中国当代生活状态、审美方式、思维方式的自然流露,这才是文化自信的真正体现。

  文艺周刊:您心目中的优秀设计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眼界和技能?

  曹雪:设计师应该是“眼高手低”,眼高即“眼界要高”,要有国际化视野,这体现了设计师自身的格局和审美,但同时要把身段降低、接地气。比如这一次设计冰墩墩,我们面对的是九岁的孩子,就需要我们降低身段,从孩子的视角和思维出发设计产品。我一直说,设计师不能有艺术家的脾气,做一些自娱自乐的事情,而是要有人文关怀的精神,将你的设计理念、审美预判融入到作品中,设计出真正满足人们需求的好作品。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