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乡村振兴加速度:力促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广东乡村进入快速发展时代。
7月12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并正式公布,《规划》一共九章,从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等多个方面“发力”乡村振兴。
“广东规划的主体内容是跟中央乡村振兴规划对接,然后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提出了一些操作性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并根据这些部署具体工作。”农业发展银行周永刚博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比如规划提到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契合。广东产业体系比较成熟,产业融合肯定作为未来很重要的抓手来推进。”
此外,《规划》还将重点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目前,资金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集中的趋势并没改变。如何通过创新,多渠道引导资金“下农村”,成为《规划》的重点之一。
多策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规划》的期限为2018-2022年,分别明确至2020年和2022年的目标任务,其中提出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现行标准下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所有自然村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彻底改变;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等等目标。
2018年,广东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7167.7元,比上一年增长8.8%。
那么,要如何实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的目标呢?
一位专门研究广东乡村振兴问题的专家向记者表示,提高农民收入,重点还是要关注农业这一块。“现在农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一般来说如果一家能有两个人外出务工,那么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没问题。问题是有一些家庭没有劳动力,只能在家乡附近的农场或者企业工作。但是农业工人,据我所知一天工资基本上没有超过100元的。加上还有土地流转的收入,一年一亩大概800到1000元。
那么,要怎么提高在农村当地的居民收入?这位专家指出,需要改变资源投入过度向龙头企业倾斜的局面。“现在很多地方是‘扶大不扶小,扶强不扶弱’,但农业资本化中,中小农户得利不多,建议构建一个扶持小农户的政策体系,给农民更多技术、资金的支持。现在,小农户也可以很好地发展,尤其是广东比较特殊,有两个超大型城市,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非常强烈,小农户可以通过电商将农产品销售出去。”
《规则》中明确提出,扶持小农户生产。提高小农户组织化水平,加快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引导小农户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支持个体农户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风险能力,适度扩大规模经营。
同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户”“供销社+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到2022年,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户覆盖率达到50%以上。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规划》多次提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提出要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等“四变工程”。到2022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6亿人次,总收入达到2300亿元以上。
同时,加快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佣+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紧密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
“农民要致富,但农业的收入有限。因此,在农业之外,要发展二三产业,比如乡村旅游、工业等等,来扩展农民致富的道路。”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发挥广东乡村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资源,同时加强乡村的交通与大湾区的连接。另外,也需要提高政府的财政转移,加强投入交通、产业等多方面。”
资金怎么来?
乡村振兴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资金的问题。那么,广东将通过什么办法,使资金“活水”流入乡村?
首先是财政支持。《规划》提出,设立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推进省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赋予县更大自主权,支持全省县域推进乡村振兴。省财政按照每个5000万元的标准安排补助资金,支持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18-2020年共投入75亿元。
同时,吸引社会资本。《规划》提出,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创新投入方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措施,引导和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此外,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放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尤其是将实施推进“万企帮万村”,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鼓励企业整县整镇帮扶。到2018年年底,动员组织3000家以上企业参加帮扶;到2020年年底,动员组织6000家左右企业参加;到2022年年底,动员组织10000家左右企业参加。
最后是加快建立健全适合广东农业农村特点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比如,加大乡村旅游项目金融支持,探索门票收费权质押、景区经营权质押等信贷产品创新。力争到2022年,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超过1.5万亿元。
“乡村振兴需要解决人才、钱、物资投入以及体制机制的问题。现在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既可以防范地方政府过度举债融资的风险,也可以推进市场化进程。”周永刚指出,“所以广东提到要发挥社会资本更突出的作用,跟国家宏观政策相吻合。作为一个经济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市场化程度更高,肯定在引入社会资本方面有更多、更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
不过,他指出,各地应该通过规划让社会资本明晰乡村振兴的重点,防止资源浪费和打击社会资本积极性。同时,应该有风险纾解机制,解决社会资本的后顾之忧。
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规划》提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严格依法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有效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发展路径。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以及风险防范体制,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此外,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土地入股型和代耕代管、土地托管等服务带动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到2022年,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达到45%。
“土地是资源变资产的一个非常良好的途径。”周永刚表示,“无论是三块地的改革,还是两权抵押,中央从2015年开始试点到现在。今年五部委联合出台了一个关于金融服务相关证明的指导意见,其中有一个很明确的主项,就是要加快推动两权抵押贷款,配套政策和法律的支持。”
今年2月,《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积极稳妥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结合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进展稳妥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资产股份等依法合规予以抵押,促进农村土地资产和金融资源的有机衔接。
随着农村土地的逐步“盘活”,广东的乡村振兴也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不过上述专家提醒,土地流转应该注意适度规模化。“并不是流转规模越大越好,防止土地太过集中的流转到资本手中。”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