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班”为何离国学越来越远?
原标题:“国学班”为何离国学越来越远?
在当今国学热潮下,许许多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国学班里,穿汉服、学经典,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人之初、性本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是一些国学培训班里常见的情景……
据近日《光明日报》报道:据统计,目前,全国经营范围包含国学教育的相关企业已达到4000余家,并有预测,我国儿童国学教育市场规模达135亿元。如今,国学培训机构的国学教材大都是《千字文》《千家诗》《声律启蒙》等,培训费价格惊人:个人单学科包含80个课时,售价11800元;多学科的亲子课堂收费近4万元;一个VIP课程,售价100640元……
这些国学培训机构并没有统一的师资标准,毫无国学文化知识基础的人就能任教,以偏概全用《三字经》《弟子规》完全替代国学教育,并用各种噱头和口号进行虚假宣传,而大多数人则完全是跟风学习,使国学教育误入歧途。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培训机构,把国学经典内容剪辑成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内容涉及封建糟粕。为此,教育部印发通知,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等封建糟粕。
以这种态度对待国学,典型地反映了某些人实用主义的、功利化的态度。社会上这种文化热潮出现后,立马就变成了一种文化生意,有很多讲国学的人都是带着一种营销的热情讲的,尤其现在的很多教国学的培训班,可谓是五花八门,乱象丛生。
国学的文化作用、精神作用、教化作用,应该像盐一样,盐撒进去,看不见,但有滋有味有益处,那才是最好的境界。但是,如今这种“国学热”中,文化、经典、传统已经越来越趋向泛商业化。
社会上国学包装服务已然成为一种新的商机。许多招收小学生、精英人士、管理者的国学班,每人的培训费用都十分高昂,比如上面报道中的一些国学培训班机构,都把自己标榜为国学传承者,但实际上却是打着国学的名义创业赚钱,其收费少则一年向每个学生收取几万元或者十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如此不菲的国学班收费,却俨然让厚重、古朴、深邃和博大的国学成了LV般的时髦奢侈品。
社会上这些各种形式的国学授课的手段、目的,所反映出来的过度功利化、商业化和市场化行为,让我们不禁质疑,这是热衷“国学热”还是“敛财热”?而一些人利用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打着国学旗号行骗敛财的恶行层出不穷。
国学,作为一种历史、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所蕴藏的经验、智慧和启示,一种纯粹精神,穿越历史和时间一直伸展到现在,对现在产生着影响和作用,我们用它来化解心灵的危机,解释当下的生存困境,救赎迷惘的灵魂,拯救萎缩的生命,这就是国学的文化和精神价值。所以,现在的“国学热”拉近了传统和我们的距离,又促使国学文化焕发着新的生命活力。但是,我们现在在对待国学的急功近利的态度中,却忘却了国学的这些文化的目的、精神的任务,忘记了国学的教育、学习和传承的意义,相反却是看上了国学的商业价值、市场资源。国学、国学教育,成了某些人获取功利的技术手段,彻底沦为牟利赚钱的一种工具,“国学”文化传播完全变了“味”儿……
这种功利化、铜臭味十足的“国学”教育,一是有害于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的培养,二是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是很难对自己的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的。如果我们不再深爱、敬重和敬畏自己的传统、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是也要名存实亡吗?
这绝非虚谈,在如今表面“红火”“热闹”的国学文化热背后,却是令人忧虑的文化情形:我们作为国学教育基础的母语教育水平仍很低,我们却几乎失去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书法艺术……
当国学成为“敛财”的工具,以文化谋利,我们失去的不只是历史、传统、文化的竞争力,失去的恐怕还有我们民族的精神核心和民族的自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