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地面铺装材料十种墙面装饰材料装饰材料分析表
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中部崛起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战略性规划,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主要依据
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中部崛起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战略性规划,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主要依据。科学编制并积极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努力构建“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㈠“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十五”时期,我市面对结构性矛盾突出、消费和出口需求不足等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克服旱涝灾害、非典、禽流感疫情的负面影响,努力培育产业优势,加快体制创新,扩大建设投入,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亿元,是2000年358.3亿元的1.8倍,年均增长11.3%,比“九五”时期快1.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过1000美元大关,达到10800元(约合1300美元)。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快速增长,工业化特征日趋鲜明。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1亿元、273亿元、21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5%、14.6%、11.8%。三次产业结构由29.2:38.3:32.5调整为24.8:42.0:33.2。财政总收入由43.1亿元增加到107.4亿元,年均增长20%。
产业规模加速扩张。着力建设“工业常德”,工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快时期。工业增加值达到225亿元,年均增长14.4%,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34.6%。烟草产业成为全市第一个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工业产业。引进和发展创元铝业,实现了有色冶金业零的突破。以金健米业、洞庭水殖等为代表的食品工业加速发展,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群体。医药产业异军突起,共引进和改造医药企业23家。非金属矿精深加工开始起步,盐化工业和新型建材工业稳步发展。石门电厂建成发电,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40万千瓦,实现了由能源不足到能源输出的历史性转变。纺织、造纸、机械、电子工业稳步发展。农业结构继续优化,农村经济出现多年未见的喜人局面。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速生丰产杨树、人工牧草和饲料粮、优质蔬菜、优质水果、高效养殖水面种养面积均已达到或超过100万亩。完成养殖业产值1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6%。农业产业化顺利推进,农产品商品率进一步提高。受中央鼓励粮食生产、减免农业税费等支农政策的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生产规模恢复性扩张, 农业走出延续多年的4%左右的发展低谷。服务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竞争能力逐步增强。市区旧城改造基本完成,火车站专业市场群和商业步行城初具规模。餐饮休闲、商贸流通日益繁荣,教育、住宅、旅游、汽车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期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亿元,是“九五”末的1.7倍。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实施以“两个置换”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326家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或股份制企业,占全部国有企业的97%。改革使企业焕发生机与活力十种墙面装饰材料。农村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税收全面取消,农民负担大幅减轻,税费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土地流转机制继续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正式启动。财政、金融、投资等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以招商引资为主的对外开放实现突破。累计利用外资4.5亿美元,完成内联引资256亿元。先后有174家外资企业落户我市。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开发引进工作,累计引进工业项目319个。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94亿美元,其中出口3.21亿美元。
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以政府投资、社会投资、银行为主的建设投入不断扩大,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实施。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5亿元,超计划65亿元,是“九五”投资总额的1.8倍。实施洞庭湖二期治理、皂市水利枢纽、重点堤垸加固、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城市防洪、灌区配套、水库除险、排涝设施更新改造等水利建设工程,大大提高了防洪抗灾能力。完成和开工建设常张高速公路、常吉高速公路、G207临岗公路、S304新张公路、盐关铁水联运港、县乡公路改造及一批桥梁项目,公路交通枢纽初具雏形,农村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实施农村、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城乡用电基本实现同网同价。全面实施电信宽带、小灵通交换传输网,移动GSM八期扩容、联通CDMA工程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现代化通信网络,成为全省第一个电话市。穿紫河综合治理、城市道路建设、供排水等项目全面启动,城市功能明显增强,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和经济犯罪,建成“一中心五网络”和“186”城区防控系统,社会大局基本稳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6%。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1.6%,比“九五”末提高10.5个百分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高中扩招、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恢复改造等项目相继实施,城乡居民教育、医疗条件明显改善。人口总数控制在60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0元,年均分别增长10.9%和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纳入养老保险,城镇困难人群基本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工业治污工程继续实施,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和绿化建设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国土、矿产资源保护、文化、体育、新闻、民政、环保、统计、档案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工业实力不强。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为34.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工业对农业、服务业的带动能力较弱,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除烟草业外,缺乏可以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重化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结构的抗风险能力不足。企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配套不够,工业发展缺乏后劲。
增长方式粗放。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主导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依存度较高,竞争能力较弱。非金属矿产、农产品加工粗放,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增值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
经济外向度不高。年直接利用外资仅1亿多美元。出口需求严重不足,仅相当于消费、投资需求的4.5%和5.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不到3%。
城市化进程缓慢。2005年城市化水平仅为32.8%,比全国、全省分别低10个和4个百分点。城镇产业发展不足,人口吸纳能力和区域经济带动功能有限。
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承载能力不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就业难度加大。城乡困难群体、失地农民、企业下岗人员社会保障不足。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继续扩大。
㈢“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本世纪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其中关键阶段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宏观环境具有许多新的特点,总体上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
世界经济进入新的上升期,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际区域合作与贸易保护主义并存,既有利于我市在更大范围内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开放型经济,也使我市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局面。新科技迅速发展,全球IT产业正在孕育新的突破,生物工程、新材料、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日益加快,有利于我市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也使我市在新一轮技术进步和产业转换中面临技术和人才短缺的挑战。“入世”过渡期结束,全面履行“入世”承诺有利于我市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维护自身权益,为长期发展构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也将使我市企业更加直接地面对国外竞争者,增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并促使政府改变经济调控手段,加快职能转变。
国内经济在调整中加速增长,动力大于压力。我国已经跨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00美元的重要关口,经济发展进入起飞阶段。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一些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如耕地、水资源、石油将出现瓶颈约束。同时,由于社会结构快速变动展厅地面铺装材料,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并趋于复杂,也将对经济持续增长带来新的压力。国家确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上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仍将使我国经济在稳健中实现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泛珠三角”经济协作的启动,将使我市既可以接受发达地区的带动和辐射,又能发挥自身优势,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参与竞争和合作。同时,随着6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我市作为中部省区乃至国家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的地位将逐步确立,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实现互动创造有利条件。
㈠指导思想: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富民、以人为本,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把常德建设成为工业强市、文化名城。
——坚持把工业强市作为核心战略。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积极承接沿海工业的梯度转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资源型工业为支撑,以集群化发展为手段,以开发区为载体,加大工业项目引进力度,扩大工业投入,扩张工业总量,优化工业结构,提高工业效益,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推动常德经济加速发展。
——坚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根本要求。注重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把县域经济作为重要支撑。按照责权统一、运转协调的原则,赋予县级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决策权,加速县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特色经济,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提高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
——坚持把改善环境作为关键举措。进一步加强以水、电、路、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硬环境。突出抓好软环境建设,使体制机制更具活力,社会服务更为全面,治安环境更为优良,营商成本更低,提高综合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吸引力和推动力。
——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取向。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增加教育、卫生等公品的供给,提供更加充分的就业、社会保障机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在普遍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使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改革成果;更加注重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㈢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10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过千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2005年价,下同),年均增长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0元(约合2300美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96亿元、526亿元、378亿元,年均增长4.5%、14%、11.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48:34。工业增加值达到460亿元,年均增长15.4%,比“十五”末翻一番。财政总收入达到190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340亿元,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5亿元,年均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年均涨幅控制在4%以内;出口总额达到2.5亿美元,年均增长20%。
社会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以内,2010年全市总人口615万,其中市区人口8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42%。全市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全市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2‰以下,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5岁。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全社会法制意识明显提高,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环境优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7%。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万公顷。“生态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基本得到治理和恢复,30%以上的乡镇通过全国优美乡镇验收,30%的县(市)达到生态县验收标准。
生活安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00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50元,年均增长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到50%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农村居民住房砖混或砖木结构的比例达到9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加率达到70%。
把优势资源精深加工作为壮大地方工业、培育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向,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非金属矿加工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铝材、机械、医药等工业。促进行业整合,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到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460亿元,年均增长15.4%;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努力把常德建设成为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强市。
㈠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促进农产品特别是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着力丰富产品系列、提高技术含量、扩张市场规模, 2010年农产品加工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形成以烟草为支柱,以食品、纺织、造纸、珍珠加工为基础的产业格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扩张烟草业规模。抓住国家烟草体制改革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烟草大集团的机遇,加速推进常德卷烟厂联合重组和规模扩张。加快生产结构调整,强化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产品科研攻关,推进降焦减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010年,常德卷烟厂实现卷烟产量200万大箱以上、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利润30亿元以上。
培育食品品牌。适应食品行业绿色、安全、营养、保健、方便和个性化发展方向,加大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争取在粮油、果蔬、饮料酒、乳品、肉制品等食品加工领域形成一批全省全国名牌。提升粮油精深加工能力,实施金健米业方便米粉、精炼米糠油等项目,扩大“金健”系列产品品牌影响力,发展壮大各类淀粉糖、油脂加工企业。培育酒类品牌,实行发酵酒、蒸馏酒同步发展,做大德山、武陵酒厂,新建重庆国人啤酒二期10万千升生产线。进一步开发乳品饮料,扩建阳光乳业乳品加工基地,新建长效奶、乳品饮料加工生产线万吨以上的能力。培育鱼类、牛羊、家禽等肉制品加工规模企业,新建马头羊、黄牛、洞庭草鹅、清水鸭等加工项目。2010年,全市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创5个以上国家级品牌。
打造纺织集群。全面推进纺织企业技术改造,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大力发展终端消费产品,培育产业集群。重点抓好金诚纺织、杰新纺织、云锦纺织扩改,新建德山纺织服装工业园、桥南服装城等服装生产项目,推进汉寿县麻纺织、印染、服装一体化建设。同时,以化纤为补充,开发差别化、功能化、环保型纤维材料,丰富纺织产品系列。重点抓好金帛化纤和美华尼龙扩建工程。2010年,全市纺织工业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
加快纸业整合。坚持“集中制浆,分散造纸”的产业发展方向,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重点实施林浆纸板一体化工程,建设30万吨化机浆、30万吨纸和40万立方米板材项目。大力开发芦苇资源,实施30万吨苇浆项目。关闭小造纸厂制浆系统,促进现有纸厂整合,重点扶持恒安纸业、德惠纸业、洞庭白纸、天宏纸业、常德纸业、雪丽造纸等骨干企业,形成以大型浆厂为基础,以大中型造纸企业为主体,以高档生活用纸、文化办公用纸、产业用纸为主导产品的纸业集群。2010年,全市造纸业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
促进珍珠加工业成长。在提升淡水珍珠品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加工转化能力,重点发展珍珠首饰、工艺品、装饰品,积极开发珍珠药品、保健品,实现由珍珠养殖大市向珍珠加工大市的转变。重点抓好洞庭水殖珍珠水解片、珍珠项链项目和吉春制药珍珠层粉、纳米级珍珠末、珍珠胶囊项目,实施德海制药珍珠加工工程,新建洞庭珍珠城,原珠年加工能力达到300吨。2010年,全市珍珠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
㈡积极推进非金属矿深度开发。按照“优先开发大矿种、突出培育大企业”的思路,大力开发终端产品和新兴产品,扭转非金属矿原矿外销和粗加工局面,形成以大企业为主体、以化学工业和建材工业为方向的产业群。2010年,全市非金属矿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非金属矿加工基地。
培育盐化工产业群。在稳步扩张食用盐、工业盐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成品盐、盐化工衍生产品开发,建立以岩盐资源为依托,以纯碱、烧碱、氯酸钠、液氯、金属钠等化工产品为重点,以日化用品为最终方向的化学工业体系。重点实施湘澧盐矿年产80万吨食用盐、智诚化工年产50万吨工业盐扩建项目,新上调味盐、营养保健盐生产线万吨聚氯乙烯生产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硬石膏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实施10万吨石膏制硫酸项目。
建立新型建材工业体系。充分挖掘水泥灰岩、石膏、瓷土、矽砂资源,重点开发中高档建材和新型材料,形成新型干法水泥、墙体材料、装饰材料三大建材工业体系。新型干法水泥。淘汰落后的立窑工艺,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引进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建设几个百万吨级水泥骨干项目。墙体材料。支持发展具有减轻墙体自重、改善建筑功能特点的煤渣砌块、混凝土砌块、石膏砌块、石膏墙板等新型墙体材料。装饰材料。着力发展新型环保建筑装饰材料,开发石膏建材、墙地砖、玻璃、人造石材4个产品系列,建成全省最大的装饰材料生产基地。石膏加工,重点开发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装饰石膏板、石膏空心条板、粉刷石膏粉等石膏制品,实施年产30万吨高强石膏粉及5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项目。瓷土加工,积极发展多种工业用、建筑用陶瓷产品,建设年产2000万平方米墙地砖生产线,开发建设海泡石粘土釉面砖项目。矽砂加工,以玻璃生产为主,积极发展再造石英石板材、石英砂外墙装饰保温砖等新型产品,重点抓好石门年产400万箱玻璃、20万平方米微晶玻璃装饰板项目。高岭土加工,新建年产5万吨超微细煅烧高岭土生产线,开发建设高岭土微晶玻璃装饰板材项目。
积极开发产品。根据部分非金属矿的特有性能展厅地面铺装材料,开发一批具有特殊工业用途,能够充当工业制成品重要原料和特殊辅料的中间产品,适时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终端产品。利用膨润土生产塑料用超细填充材料。利用膨润土、海泡石加工天然矿物除味剂,开发除味牙膏等产品。利用化工添加技术,将海泡石矿粉添加到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中,生产海泡石复混长效肥;将磷矿粉添加到氮肥中,实施600万吨磷铵复合肥项目。利用矽砂生产超细硅微粉、白炭黑等中间产品,积极向洗涤用品、涂料等终端工业品市场延伸。利用石膏开发石膏晶须(纤维)产品,积极向涂料、橡胶、塑料生产延伸。利用芒硝资源实施元明粉、白炭黑加工项目。
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基础较好的电子信息工业、新材料工业为重点,做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加快华南光电、湖大远程、汉光科技、寰球电子、湖南嘉业达公司等企业发展。2010年,全市电子信息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加快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在电池、硬质材料、复合材料和新金属材料领域有所突破。突出抓好常德力元新材料发展,新建石门氢氧化镁基环保材料、德山超微细碳酸钙、临澧聚乙烯纤维无纬布、澧县压电陶瓷等项目。2010年,全市新材料工业销售收入达到 10亿元。
㈣稳步发展铝材、机械、医药工业。合理引导铝材产业发展,壮大新兴的医药产业,巩固传统的机械产业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
铝材工业。在国家产业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促进创元铝业达到合理的生产规模,积极开发铝型材、铝合金等深加工产品,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铝材产业体系。新建年产30万吨铝材系列产品生产线万只汽车轮毂生产线、湖南晟通科技有限公司16万吨炭素阳极项目、桃源5万吨铝熔铸生产线年,铝材业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
机械工业。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的机遇,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专用设备制造等机械制造业发展,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扩大产业规模。汽车及零部件,重点实施中联重科豪华汽车组装生产、湖南车桥厂扩建工程,发展浦沅吊车、安福轿车气门、嘉达刹车片、鼎兴车轮、信诚液压、石门连杆等零部件生产。专用设备制造,重点抓好常德烟机自动包装机生产线改建工程,常德纺机新型高速、高密宽幅系列经编机、新型气加压摇架及紧密纺板簧摇架系列产品改建工程,稳步发展粮食机械、缝纫机等机械产品。2010年,全市机械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
医药工业。坚持自主开发为主,大力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做大产业集群。化学原料药,重点发展洞庭制药的抗精神病药、止血药,益侨制药的戒毒药、肝病药,康普药业的心血管、感冒药品。中成药,重点发展德海制药的“天麻首乌片”、“增光片”,三金制药的清热解毒系列药物,平川药业的“烧伤油”、“肺泰胶囊”。生物工程药物,重点抓好长生生物工程公司长生生命系列药品,积极研制开发其他生物制剂。同时,抓好金健药业、金天生康等企业医药器械生产。2010年,全市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
㈤加强开发区建设。促进产业向开发区集聚,企业向开发区集中,使开发区成为产业的容器、招商的载体,不断提高工业集约化水平。推动常德经济开发区上规模。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开发”的原则,调整德山城市总体规划,扩大工业开发可用地面积,满足工业项目用地需求。加强开发区“七通一平”建设,完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为企业生产搭建良好的硬件平台,增强开发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推进开发区美化、绿化、净化和亮化工程,完善居民生活配套设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强德山与中心城区的联结,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强化开发区产业特色,重点壮大造纸、食品、医药、纺织、机电等产业,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企业、配套协作企业进入开发区,形成一批专业工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2010年,力争常德经济开发区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形成1个50亿元产业、20个以上亿元企业,总体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前三名,争取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推动县级开发区上水平。将县级开发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每个区县(市)重点建好1个开发区,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努力形成“县域经济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工业经济以开发区工业为主体”的格局。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选择合适的开发区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作”,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装饰材料分析表。扶持和发展创业投资、物业流通等多种服务于开发区的市场化经济组织,逐步构筑企业发展综合服务体系。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㈠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思路,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市场+农户”等生产模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90亿元,年均增长5%。
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稳定粮棉油生产,继续推进乳品、肉牛、肉羊、家禽、珍珠、柑桔、杨树、楠竹、蔬菜、烤烟等十大特色产业建设,提高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建立一批集中连片的大型生产基地。实施“沃土工程”,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成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800万亩左右。稳定棉花、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建成全省最大的高支纱棉花基地和“双低”油菜生产基地,推动苎麻优势区域建设。抓好城郊蔬菜基地及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基地建设,使蔬菜面积扩大到130万亩。优化水果区域布局,推进以石门、桃源为主体的柑桔基地,以澧县、临澧为主体的葡萄、桃、梨基地建设,使水果面积扩大到120万亩。改造和扩建石门、桃源、临澧烟叶基地,抓好20万亩基本烟田建设,提高烟田质量。积极发展茶叶、中药材、茭果生产,建成一批特色种植产业基地。将以欧美黑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面积扩大到250万亩。加快发展养殖业。突出建设瘦肉型猪、马头羊、奶牛、家禽养殖基地,加快洞庭草鹅、清水鸭、桃源大种鸡等地方优质品种推广,提高生猪、家禽、奶牛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水平。实施洞庭湖优质水产品综合开发,稳定淡水鱼等常规水产养殖基地规模,提升池塘精养水平,提高大宗水产品品质和市场占有率。突出发展淡水珍珠、河蟹、中华鳖等一批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减少原蚌外销比例。适应养殖业发展需要,大力推广饲料粮种植,积极发展饲料加工。2010年,全市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构建服务功能齐全、服务手段完善的新型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强的农业服务项目。流通服务体系。加快农产品销售市场建设,重点做大常德农产品大市场、甘露寺蔬菜批发市场、石门柑桔市场、汉寿畜禽交易市场、澧县水产批发市场、桃源牛羊市场等一批大型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同时,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各种类型的农产品流通组织。种苗供给体系。坚持引进、培育、改良与推广相结合,培育一批优质、高产、专用性强的新品种,重点建设优质水稻、优质杂交棉花、生猪、奶牛、肉牛、马头羊、淡水养殖7个种苗繁育推广体系,大宗农产品种苗实现自给。技术推广体系。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和壮大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三大网络,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制定和落实重大农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等无公害植保技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能力和农民技术水平。重点建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中小学等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力争年培训率达35%以上。信息服务体系。建好市县乡农村经济信息网,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2010年,90%以上的乡镇建立网络终端,重点龙头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农民经纪人、部分种养大户实现上网。机械化服务体系。培育和扶持农机作业协会,开展农业订单作业,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2010年,基本实现耕作、插秧、收割、植保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综合程度达到55%以上。
推行标准化生产方式。制订与国内外质量标准配套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在农产品产地、市场、企业建立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三品”认证认定体系。加强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供给、农产品生产、包装标识等环节的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开展农产品认证工作,2010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含复种面积)达到100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达到90%以上,绿色、有机食品认证100个以上。重点抓好临澧县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鼎城区国家级优质水稻科技示范基地、桃源县和石门县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等一批国家、省级生产基地建设,建成蔬菜、水果、茶叶、优质稻、畜、禽、蛋、水产品等24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把准入范围从蔬菜、肉食逐步拓展到粮食、油料、水果、水产品、茶叶等大宗农产品。
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适应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在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建立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税费、土地、信贷等制度,增强农村活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落实涉农收费监管措施,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管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同时,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并村并组改革。采取发展集体经济、盘活资产资源、争取专项投入等综合措施,积极化解乡村债务,着力解决基层组织运转困难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粮农直接补贴办法,落实粮食收购政策。深化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管理责任制度。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的前提下,鼓励采取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土地征用办法和合理补偿机制,推行征地项目补偿标准及安置方案听证会制度,解决好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十种墙面装饰材料。改革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合作金融组织,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农民组织体系改革。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造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帮助完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农村就业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建立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信息服务体系,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以职业学校为基地,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10年,新增劳动力职业培训的比例达80%以上,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规模达160万人。
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提高农村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的质量,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步伐,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农村生活设施建设。将城市规划理念引入乡村建设,合理划分村镇功能分区,对乡村住宅、道路、沟渠和林带等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大力推行农民住宅小区化,新建农民住宅逐步集中布局。加强农村改水改厕步伐,201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居住人口5000人以上的乡镇集镇用上自来水,农民居住集中的新村或居民点逐步实现集中供水。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重点提升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改造农村公路10000公里,2010年实现100%的乡镇、70%以上的村通水泥路(油路)的目标。加快农村客运场站建设,新建客运站点1000个以上。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控制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产生的大面积污染,大力推行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治理规模化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集中填埋处理,使村镇成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生态公园。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无线电视“户户通”。加强农村居民生活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改善居民购物环境,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一批农村连锁超市。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堤垸和水库建设。对沅澧、淞澧、沅南、安保、安造等5个重点堤垸及8个蓄洪垸、7个一般垸进行加高培厚。建成皂市水库,增加五强溪水库防洪库容,完成黄石、王家厂、竹园等大型水库及一批中小型水库除险改造。加大河湖治理力度。实施沅水、澧水、淞滋河、虎渡河综合治理,切实提高泄洪、分洪能力。实施冲柳、南湖、涔澹三大撇洪工程及珊珀湖堤垸除险加固、清淤整治。完善西官、澧南、围堤湖垸移民安全设施,新建5个蓄洪垸安全平台,争取实施九垸、安昌、文化、六角山和万金障农场移民迁建。加强灌区建设。继续抓好旧灌区改造和中型水库灌区升级,完成跃进、五溪、超美、沧山、金陵五库联调,建成我市第五个大型灌区。新建小型提灌站25处,改造青山等7处水轮泵站,解决干旱较严重的环湖丘陵区和山区的灌溉用水。在用水困难的山丘区及血吸虫疫区新建一批供水设施,改善人畜饮水条件。实施机电排灌工程。立足提高机埠排灌效率,加强渠系及建筑物配套建设。新建大中型电排9处,改造大中型电排47处,进一步提高湖区排涝能力。加强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
㈣提高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水平。着力解决好农村居民就医难、农村子女读书难等问题,完善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2007年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免学杂费。撤并和减少农村学校,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每个乡镇建设好一所寄宿制初中和一所寄宿制完小。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常化工作机制,确保当年产生的危房当年消除。巩固和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整乡镇卫生院布局,全面恢复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到2010年全市每个乡镇都要有一所政府主办的达标卫生院。提高村卫生室服务水平,大多数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98%的农村居民在2公里以内能获得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全面实施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开展农民养老保险统筹试点工作。高标准建设一批农村养老院,逐步实现“五保”户适度集中供养,兼顾供养残疾人和孤儿。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开辟增收途径,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民自觉破除陈规陋习,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文化下乡”,积极组织农民喜闻乐见、内容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把文化作为常德发展的灵魂,在城市建设中注重体现文化品位,在旅游开发中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壮大文化产业,努力发掘和传播常德特有历史文化,努力把常德建设成以生态宜居和休闲旅游为特色的文化名城。
㈠加强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协调推进市区、县城、小城镇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争创“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奖”。
完善城镇体系。突出市区核心地位,积极培育区域次级城市,大力发展中心城镇,形成“一个中心,两个次中心,多个增长点”的城镇发展格局。一个中心。以市区为全市、经济、文化中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合理规划江北城区、江南城区、常德经济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功能,集中力量加快德山城区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加快江南城区建设与提质改造,逐步推进江南城区与德山城区融合,促进“一江两岸、一城四区”协调发展,并以桃源为常德市区的副中心。带动城郊卫星城镇发展,形成陬市、河洑? 、灌溪、牛鼻滩、斗姆湖、石门桥城镇环。2010年,市城区人口达到8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75平方公里。两个次中心。加快津市、澧县融城步伐,建设东部城镇次中心。统一规划津澧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在结合部建立移民新区和工业小区。2010年,津澧城区人口达到35万,完成融城前期工作。加快石门城市建设与发展,建设西北部城镇次中心。巩固传统能源基地地位,发挥湘鄂边境交通枢纽优势,建设湘西北物资集散地。2010年,石门城区人口达到20万。多个增长点。推进汉寿、安乡、临澧等县城建设,支持西湖、西洞庭城镇建设。沿G319、石长铁路、常长和常吉高速公路,沿G207、石长铁路、常张高速公路,沿澧水和洞庭湖西岸,分别形成一条城镇带。
完善城市设施。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形成以内外环为主框架的城市道路体系。结合城区交汇的6条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建成环城高速公路,形成城市外环,实现出入市城区与过境交通快速的集散和切换;建设沅水三桥和南坪路、金丹路、机场路、金霞路、紫缘路等城市主干道,形成城市内环;建设紫菱路、三闾路、朝阳路、龙港路、芙蓉路、阳明路、德山大道、乾明路、善卷路、龙潭路、常乐路等城市道路,完善城市内部路网;合理规划城区公交网络,设立公交车专用车道,科学布局一批大中型停车场和公交场站。加强以给排水、供气、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市政工程建设,提高城市运转效能和承载能力。改造和新建给水管网,扩建市自来水厂,新增供水能力15万吨。实现天然气入常,实施锅炉改造,逐步实现“油改气”、“煤改气”。实施江北城区污水排放整治工程,抓好护城河的综合整治,实施居住小区、单位团体及散居户的排水管网接顺工程,基本实现雨污分流。在江北城区建设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在江南城区和常德经济开发区各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完善江北城市防洪圈,达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强德山防洪圈建设,新建江南城市防洪圈,在江南城区和常德经济开发区建设和改造一批外排机埠,有效解决城市积水问题。启动市第二垃圾处理场前期工作,建设大型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完善垃圾储运网络。改建、新建高标准公厕170座。加大人防工程建设力度,结合民用建筑建设人防地下工程50000平方米。大力加强县城建设。推进县城建设规划修编,提高县城品味。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县城供电、供水、供气、排水等基础设施,实施县道燃气、自来水厂扩建、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工程十种墙面装饰材料,重点解决部分县城饮水困难问题。完善津市、汉寿、桃源、澧县、安乡县城防洪圈,新建临澧、石门县城防洪圈,提高城市防洪保安能力,达到五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快小城镇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功能配套、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着力解决好环境污染、以路为市、功能不全等问题。2010年,全市建制镇发展到110个。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加强城市建筑规划管理,突出建筑风格,体现地方特色,形成一批标志性建筑。有效调控和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一批中高档住宅和普通商品房,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供应量,确保城市居民“居者有其屋”。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改善居民小区环境,增加小区文化体育休闲设施,全市所有居委会和有条件的住宅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引导社区自治组织、单位和个人兴办家政、养老托幼、“三保”等社会服务实体,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加强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规范城市发展和运转秩序。美化城市环境。新建芙蓉公园,改建滨湖公园、诗墙公园、临江公园等城市公园,加强道路、社区、院落绿化,增加城市公共绿地,统一绿化、美化市城区入城口;建设石长铁路、机场路、金丹路、东风河两厢防护林带,开发和保护白鹤山自然林地、枉水以东等城市外围风景林带;进一步提高县城绿化率。
㈡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精品。突出文化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特色,坚持重点突破、集中开发、逐步到位的原则,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景区,发展关联产业,完善配套服务,提高旅游开发水平和旅游业整体竞争力。
加快景区建设。龙头旅游区。把桃花源作为常德旅游的第一品牌,以桃花源吸引游客、带活旅游。依照《桃花源记》所描述场景的空间秩序,重塑“桃花源”意境,实施G319改道和景区环境整治工程,将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纳入桃花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系统,在两景点之间建立快速通道,构建总面积180平方公里的“大桃花源”,建成以自然山水和风景名胜观光旅游、都市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体,农业观光、生态度假为辅的风景名胜龙头旅游区。中心旅游区。以“桃花源里的城市”为主题意象,整体推进市区“三山三水”景观建设,构建以都市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商务会议度假为辅的城市中心旅游区。柳叶湖实施老堤障水景度假区、会展中心、水上运动区、水上娱乐区等项目建设,逐步建成集休闲度假、会议会展、水上运动、郊野生态于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沅水突出建好诗墙公园、江南外滩公园、临江公园等景观,将排云阁、春申阁、武陵阁、渔父阁开放为登阁观景和休憩、参观场所,组织水上游线。穿紫河在实现清水活水的基础上,强化两岸建筑风格和景观建设。德山将德山公园与孤峰公园连为一体,建成德文化宣教和城市观光旅游的重要停驻点。太阳山建成以自然观光、郊野休闲、运动健身、科普科教为主要功能的城市郊野公园。河氵伏? 山建成集观光、休闲、爱国主义教育和生态科普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重点旅游区。开发城头山、夹山寺等旅游资源,构建以文化观光、宗教观光、文物古迹观光旅游为主体的历史文化旅游区。开发西洞庭湖湿地、黄山头等旅游资源,构建以生态旅游、河湖湿地生态观光旅游为主体的河湖水乡湿地生态旅游区。开发壶瓶山、皂市水库、热水溪温泉、龙王洞等旅游资源,构建以生态观光与度假为主体的山水景观生态旅游区。生态旅游区开发坚持将保护放在首位,所有开发项目一律在缓冲区及以外进行。
发展关联产业。促进餐饮、购物、会展等相关产业发展,建立旅游综合服务体系。餐饮。开展常德菜谱研究,发展和推介常德火锅展厅地面铺装材料、米粉、擂茶等特色餐饮,酱板鸭、牛肉干、米椒等地方小食品。完善高山街、武陵大道美食一条街,新建饮食文化城,开发水上餐厅、山野餐厅、常德风味宴、常德农家乐、土家家宴等特色餐饮服务项目。购物。加强购物中心建设,壮大商业步行城、桥南市场群、火车站市场群三大主体市场,增强湘西北商品集散中心功能。新建一批高档次、大规模的商业购物中心。推行联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配送、网上购物等现代营销方式。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商品,开发常德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休闲食品,规范引导、逐步形成常德特产一条街、常德工艺品一条街。会展。加强与全省全国各机关、团体、大学、企业的联系,积极申办各种商品博览会、交易会、展览会。实施柳叶湖会展中心、湖南文理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会展服务设施,逐步形成一批设施配套、功能齐备的会议场所和展馆。加大对会展业的扶持力度,开展专业会展人才培训,培育一批会展企业,逐步建立企业主导的会展业发展机制。
完善配套设施。加强旅游交通建设。提高旅游景点之间的道路等级,重点建设黄土店-花岩溪-桃花源、火车站-太阳山、林伯渠故居-夹山、江坪河-大金竹等旅游公路,实现重要景点之间的快速互通。新建常德-壶瓶山直升机场。提高旅游接待水平。新建五星级酒店,改造提升现有星级酒店十种墙面装饰材料,区县(市)各建成1家以上三星级宾馆。在各主要景区或景点较集中的邻近地段设置一批规范的旅游服务点,提供购物、摄影、导游、公厕等基本服务。建立完善的旅游环境监测系统,加强景区内通信、环卫设施建设,合理规划给水、排水和电力设施,避免对景区造成破坏。发展旅游企业。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开发、建设一批特色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项目,在全省、全国范围内构建旅游网络。
加强区域协作。市内协作。合理调整各地旅游产品格局,实行景区之间的分工合作,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争夺,对不同景区组合实行价格优惠的套票、联票,实现共同发展。省内合作。加强与张家界景区及大湘西的旅游合作,实行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补、联合促销。加强与长株潭旅游圈的合作,努力促成“长株潭—韶山—桃花源—张家界—湘西”旅游黄金线路。加强与环洞庭湖地市的合作,推动形成洞庭湖旅游圈。省际合作。以宜昌、荆州为跳板,利用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优势,力争成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辐射区域。以泛珠三角经济协作为机遇,加快对珠三角市场的开拓。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切实搞好营销组合和促销组合,坚持以市场为目标、以产品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组织旅游业各要素、各环节、各相关地区和相关单位形成旅游促销联合体,发挥联合促销优势,积极开发境内外旅游客源市场。
㈢壮大文化产业,夯实文化阵地。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繁荣文化事业的基础上,壮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
繁荣文化事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整合文化资源,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业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全面发展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和体育事业。积极发展常德汉剧、常德丝弦、花鼓戏等地方曲艺,培养文学艺术创作队伍,力争多出力作精品,办好1个出版社、2个图书发行基地和1个公开刊物,推出一批质量较高的出版物。加大对群众文化的扶持力度,加强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常德大剧院、市群艺馆,实施全市乡镇文化站改造。积极发展企业文化、村镇文化、社区文化,引导民间艺术团体健康发展。加强文物资源和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科学处理旧城改造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建设城头山古城遗址公园和林伯渠纪念馆,有条件的区县(市)建成县级博物馆。提升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发展水平,增强常德电视台、广播电台、常德日报、“中国常德”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功能和区域影响力,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城镇有线网络升级改造和农村有线网络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学校、社区、乡镇群众体育。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建成国民体质监测站10个以上。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完成市体育中心改造升级,进一步完善县乡体育基础设施,80%的城市社区、30%的乡镇建有公共体育设施。
培植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培育支柱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构建文化娱乐、文化演出、文化传播、文化旅游、文化教育等全方位发展格局,形成规范灵活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投入文化产业,建立一批大型文化娱乐企业和场馆,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项目和活动进入文化市场。鼓励专业艺术团体面向市场,建立比较完善的演出生产经营机制。加强电影业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造,规范管理网络、音像市场。加快艺术培训、文化中介业发展。建设人民文化影视城,使之成为全市影视、娱乐、文化商业中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加强理论和“”重要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和加强党的思想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倡导形成“全民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营造开拓创新、有序竞争的发展氛围。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体系标准、信用征集和披露制度,制定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评估管理办法。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建设常德科技馆,增强全民科技意识和素质。
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发展教育科技,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向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转变。
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基本建立体系完整、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发展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均衡发展基础教育。继续巩固和扩大“普九”成果。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1%和2%以内,17周岁人口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以上,特殊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种墙面装饰材料。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0%以上。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有序推进城区学校兼并整合,避免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新建中小学根据城市扩容需要进行合理布局。各区县(市)分别办好一所省级以上示范性中学。积极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重点,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装饰材料分析表,推进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加强职业学校专业调整,支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体系。扩大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规模,推行企业和职业学校联合开展的“订单式”培训。抓好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同德职业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清水湖校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和续建,各区县(市)分别办好一所职业技术学校。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入职业学校的人数占到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总人数的50%以上。
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支持现有大学健康发展,稳步发展本专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湖南文理学院办学规模,“十一五”末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扩建芙蓉学院。力争将常德师范学校和桃源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常德高等师范学校。2010年,高校在校学生达到4.5万人以上。继续抓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重视教育和继续教育,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全市学前教育完全实行民办,义务教育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职业教育以民办为主、公办为辅,积极发展民办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民办学校在引资、征地、兴办产业、职称评定、招生、就业等方面享受公办学校同等待遇。到2010年,全市民办教育在校学生总量力争达到在校学生总量的30%。
加大教育发展支持力度。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改造一批花园式学校,完成高中、初中学校校园网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完善校长负责制,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适当拉开收入差距,调动教师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高师资学历、职称层次,培养一批名校长、优秀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
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并举,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增强常德经济开发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吸附、聚集能力,引进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特色鲜明的科技孵化器,大力发展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孵化中心等多种新型技术创新组织,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力争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强政策激励,鼓励风险投资,完善服务体系,加快科技转化平台建设,实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过程无缝对接。培育技术市场,开展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引进培植、科技信息交流、技术咨询等服务。支持企业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点在工业企业中实施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程,推广应用辅助制造、数控等技术,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和企业自动化水平。
㈢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切实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交流力度,强化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完善劳动力市场,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市到人才资源大市的转变,提高城市的人力资源竞争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为目标,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干事、创业的机制,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围绕党政、经营、“三化”等领域,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进一步落实和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开辟人才流动“绿色通道”,采取短期服务、技术入股、人才租赁等灵活方式,重点引进我市“三化”建设特别是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新建德山留学人员创业园,设立奖励基金,组建风险投资公司,通过改善创业环境吸引人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逐步推行党政专业领导岗位公开选拔和事业单位用人聘用制,大胆启用优秀年轻人才,形才公平竞争机制。完善和推广人事代理制度,开展社会保险代理、人才派遣管理、流动党员管理、户籍管理等代理服务,妥善解决单位人事管理问题,消除人才在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岗位间流动的障碍,解除流动人员后顾之忧。到201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6万人,年均增长6%。
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有效消除劳动力流动的体制障碍。建好劳动力资源信息网络,改革劳动力信息管理制度。重点建好常德劳动力市场,实现市县乡劳动力网络联网运行。做好劳动力供需信息的统计、整理、分析和发布,将全市劳动力服务机构数据纳入统一发布的指标体系,实行定期发布,实现全社会共享。
以降低综合营商成本为目标,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使环境成为常德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之源。一方面,扩大投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努力将航空、水运、公路交通枢纽及海关等独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改革,扩大开放,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能够充分涌流。
㈠营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力量保重点的原则,加强以交通、通信、电力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建设综合交通体系。立足为人口流动、产品流通提供快速通道,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完成常吉高速公路(常德段)建设,新建常荆、常邵、常岳高速公路(常德段),建设常德高速公路环线,形成以市城区为中心、6条高速公路向邻近省市辐射的高速公路网。同时,改造“四纵四横”干线公路和石门—慈利、安乡—黄山头、石门—南北镇、新安—火连坡、西湖-大鲸港公路,续建汉寿沅水大桥、安乡夹夹大桥,新建大杨树大桥、官垱大桥、张九台大桥、孔家河大桥、马坡湖大桥、津市涔水大桥、临澧澧水大桥,实现境内省道渡口全部改渡为桥。水运:充分发挥水运成本低廉的优势,恢复和提高沅澧两水通航能力,使沅澧两水成为工业品运输的黄金水道。沅水重点建设泰格港,新增12个1000吨级泊位,改造德山老码头,新建汉寿蒋家嘴1000吨级码头。澧水实施航道整治工程,新建澧县羊湖口500吨级码头、津市港500吨级码头。新建安乡500吨级码头。铁路:抓好洛湛铁路(常德段)建设,搞好焦柳铁路石门至怀化(常德段)电气化改造,新建盐关码头专用线、火车东站货场专用线。争取开工建设黔张常铁路(常德段)。航空:扩建桃花源机场航站楼、停机坪和联络道,开辟新航线。
提高通信发展水平。加快现代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使企业、单位和个人能够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处理日常事务。稳步发展固定电话。推动现有网络向光网络演进,新建3万公里光缆,实现村村通光缆目标。优化网络结构,逐步形成以下一代技术为主体的双汇接交换网络。2010年,交换机容量达到150万门,用户数达到135万户,固定电线%。大力普及移动通信。在充分利用现有GSM900M移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发展GSM1800M系统作为扩容补充手段,并逐步引入和应用第三代移动信息技术。进一步增加基站数量,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网络服务质量。2010年,移动电线万户以上。突出发展宽带网络。与传统电信网相结合,积极发展以IP为基础的多媒体通信网。组建宽带IP城域网,大力发展智能化小区和商务楼。逐步推广ADSL2+技术,提高宽带接入网络的接入速率、网络质量及网络覆盖面。2010年,宽带网络端口达到30万,覆盖范围延伸到所有行政村。
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加快电源建设步伐,重点发展火电、水电,积极开发新型能源,形成比较完备的电能生产结构。电力总装机达到450万千瓦。突出发展火电。新建常德电厂一期工程(2×60万千瓦),续建创元自备电厂(2×30万千瓦),做好石门电厂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发展小水电。重点开发桃源会人溪、石门渫水、澧县涔水水能资源。新建一批中小型水电站,新增水电装机25万千瓦。常德核电站争取进入国家规划并完成前期工作。新建10万千瓦风力发电站、3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36万千瓦煤矸石(石煤)发电厂。改善电网结构,降低网络损耗,增强供电可靠性。重点新建220KV变电工程4个、110KV变电工程21个、35KV变电工程8个,同时建好二次系统,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
㈡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进行经济管理,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环节,消除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改革投资管理体制,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政府仅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进行核准,其他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改为备案制。大力发展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理顺公品价格,通过注入资本金、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引导个体、企业制度创新,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建立科学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统筹安排政府投资。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完善授权经营制度。推进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的市政府评标专家库,健全运作机制,促进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和改进政务服务。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将重点逐步转移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建设阳光政府。实施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重大决策公示制度、新闻发布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建设电子政府。在基本实现网络化办公的基础上,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宽带传输、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初步实现政务信息化。建设法制政府。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纲要》,严格行政许可程序,强化行政许可监督,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监督体制。认真落实公开承诺、限时办结、项目代理、公开评测、责任追究等十项制度,坚决打击干扰和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大力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保护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推进财税制度和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按照中央部署,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实现增值税转型,调整和完善资源税,实施燃油税,稳步推行物业税。加快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发挥价格机制对资源开发和使用的调节作用。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建立统一互联、电子化、网络化、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土地和矿业权市场,建立农用土地和建设用地价格更新体系。完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制度,规范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行为。规范电信、移动、供气等垄断行业服务价格。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展厅地面铺装材料、商业欺诈、偷逃骗税行为。
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采用符合国际惯例的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会展招商等招商形式,促进招商引资的社会化、市场化。重点推动招商主体的转变,形成政府引导、中介服务、企业为主的运行机制,推动企业以项目、资源、技术、资产装饰材料分析表、经营权、股权、品牌等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加强项目开发特别是工业项目、大项目开发引进工作装饰材料分析表,完善招商项目库建设及推介宣传机制,精心组织区域经济技术协作和对外招商活动。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引进内资580亿元,直接利用外资13亿美元。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壮大自营出口企业群体。支持内资企业发展全工序的加工贸易,逐步改变出口创汇以货物贸易为主的单一局面,促进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和技术贸易较快增长。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重点开拓非洲、拉美、中东市场,通过工程承包带动劳务十种墙面装饰材料、技术和机电成套设备等产品出口。2010年,实现出口总额2.5亿美元,年均增长20%。
㈢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积极发展金融、信息、物流、保险、会计、咨询等生产型服务业,为一、二产业发展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持体系。
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步伐。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和发展,加强银企合作,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业,争取各种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在常德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创建常德市商业银行,提高金融业竞争度。积极支持和帮助民间投资者平等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开发银行中小企业信贷资金、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等投资。2010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余额达到494亿元,年均增长9.8%。鼓励各类企业以公开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建立多种募集方式相互补充、多层次的资本市场。2010年,全市上市公司发展到3-4家。设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鼓励设立为民间投资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创建担保公司。积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展厅地面铺装材料。
构建“数字常德”。加快电子商务和社会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建设服务于电子商务活动的网络平台及电子安全论证体系、安全支付结算体系、协同作业体系。选择实力雄厚的商业企业和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立网上电子商城。构建城市空间信息基础框架,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国土资源信息管理、房地产及城市建筑管理、电力管理、电信网络管理等专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整合,及时准确地为社会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基础信息服务。抓好社会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建设面向公众服务的共享信息资源库,包括政务资源、企业与产品、商业及批发市场、就业、人才资源、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区划地名等信息数据库,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查询、检索和发布服务。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医疗信息系统、教育信息系统、社区信息系统、图书馆信息系统建设。
发展现代物流。利用6条高速公路汇聚的优势,根据产业和城市定位,建成全省的农产品、轻工业产品、非金属矿产品物流中心。按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企业(门店)”的基础模式,推动工业、商业、运输、联运、物资、仓储等行业物流资源整合,构建布局结构合理、技术设施先进、运转高效有序的现代物流体系。鼓励工商企业加强对供应链的全程管理,剥离自有物流系统,实现由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的转变。鼓励物流企业之间加强联合,支持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运输、仓储、联运、集装箱运输等企业结成合作联盟,重点培育一批以大宗农产品跨区域调动为主的物流集团,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G207、G319、石长铁路和沅水、澧水沿线选点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在主要车站、码头、市场周边建设一批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重点建好常德纺织物流中心、金健米业物流中心以及粮食物流体系。
完善中介服务。打破中介机构条块分割、规模较小、依附政府的状况,积极发展一批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市场化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提升中介服务层次,大力促进知识技术密集度高的工程、科技、管理、律师、审计、会计、公证、产权交易、人才交流、调查、策划、信息、咨询评估、招投标代理等中介服务业发展,建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社会中介服务网络,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服务机构。提高中介服务业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商会、行业社团等自律性组织,推动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完善职业技术行为标准、职业准则,2010年全市主要服务行业均建立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对隶属于政府的中介服务企业、经营性中介服务事业单位,一律与政府机构脱钩;对承担某些政府委托职能的中介服务事业单位,予以界定,明确职责,加强管理。
按照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进一步增加公品和服务供给,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改善人民生活,加强法治,维护社会安定,使所有社会成员公平享有公共服务、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实现经济与社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和谐常德。
㈠提高公共事业发展水平。加大公共投入,强化政府服务功能,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公平分配。2010年,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亲民便民、城乡协调、更加公平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加快市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建设,市城区新建1所医院。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统一协调的紧急救援体系,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重大传染病、职业病防治,建好“红丝带”关爱中心,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与救助。加大血防医院建设投入,实施洞庭湖区血防灭螺工程,大力防治血吸虫病。抓好妇幼保健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稳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明确公立医院功能定位,为群众提供优质低价的公益性医疗服务,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2010年,城市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饮用水卫生监测覆盖率达100%,合格率达95%以上。
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继续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常住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7%以上,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以内, 201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615万以内。大力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依法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107:100以内。加强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新型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全面落实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为主体的利益导向机制,切实做好常德特殊生育政策的平衡过渡,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调控体系及管理机制。加强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市级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实施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业务用房建设。
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积极促进全市妇女儿童规划实施,加大对妇女儿童事业的投入,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改善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建设市妇女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每个县建立一个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女性农民培训人数占农民培训人数的比例达到40%,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达到80%。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创造条件帮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加强老年学建设,市城区新建3所养老院,改建1所养老院、1所孤儿院。帮助残疾人实现康复、教育、就业,关心残疾人的工作和生活,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建好常德军供站。倡导文明殡葬行为,推进殡葬改革。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建成市防灾减灾气象预警中心和太阳山大气成份监测站,加强地震预警预报和日常监管,提高气象、地质等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积极发展档案、统计等各项社会事业。
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污染防治与资源保护并重的方针,对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实行同步规划、统筹安排,真正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到2010年,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节约并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自然生态、能源材料、公共财政、人力智力等资源利用效率。201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50%、40%。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创建循环型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使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减量化,实现企业内物质流和能量流的高效循环。创建循环型开发区,对工业区进行生态化改造,构建工业区内循环型的资源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高效耦合系统。创建循环型城市与社区,城市生活社区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城市郊区建立生活垃圾分检回收处理基地,创建各类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网络体系,建立各类固体废弃物分类拆解和再资源化的处理体系。2010年,废弃物处理率达到7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节约利用资源。节约利用能源,加强对现有重点耗能企业的升级改造,降低能源消耗;鼓励建设节能型建筑,改善房屋结构,减少供暖、通风和空调设备等能耗,积极利用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节约利用土地,积极推行土地整理,建立健全补充耕地储备制度,保持耕地总量占补平衡;集约节约使用城市土地和经济开发区土地,保证工业用地。节约利用矿产,对矿产资源特别是非金属矿产资源实行有限、有序、有偿开发;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城市规划区设立矿产资源禁止或限制开发区,实施资源开发的强制性保护;严格禁止违反规划、未经环评的采矿开发行为,坚决关闭破坏资源、乱采乱挖的各类小型矿井和污染严重、消耗高、效益差的小企业,鼓励矿产精深加工。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制订重点区域和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加大污染治理和执法力度。重点搞好造纸、化工、冶金、能源、建材等行业废水废气治理,所有制浆造纸企业配套完成碱回收设施,石门电厂配套完成烟气脱硫、冷却水循环利用和粉煤灰综合利用设施。2010年,工业废气、废水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0%、85%。严格执行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引导鼓励企业不断改进设计和加强管理,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使用清洁能源、原料,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快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推行污染物排放达标,全面实施企业排污申报登记动态管理,实行企业环境行为公开化管理制度,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提高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大沅澧二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制订和实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重点保护城市、城镇河段和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抓好流经城市、城镇河段的排污总量控制,削减岸边污染带,加大对水上餐厅、水上娱乐设施的环保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继续抓好市城区穿紫河环境综合整治和护城河治理,加强冲柳、道水、粟河等重点污染水系综合治理。改进水产养殖技术,积极治理和防止珍珠、淡水鱼等养殖污染。加强城乡环保建设。强化城镇污染控制,江北城区不再新办工业小区,严禁重污染企业进入。继续实施“禁鸣工程”,严格控制建设、拆迁、施工、清扫、运输污染。
加强生态建设。采取生物、工程、管理相结合的措施,全面加强自然生态建设,有效遏制生态恶化。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倡全民义务植树。大力发展以杨、松、杉、桤木、楠竹等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长防林、生态公益林、湿地保护、绿色通道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施石灰岩地区、矿区等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恢复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7%。
㈢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把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安居乐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通过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市场调节、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人民关心的问题,使全体人民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适度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挖掘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就业的潜力,增加对外劳务输。
- 标签:装饰材料的三大功能
- 编辑:王慧
- 相关文章
-
家居装饰有哪些建筑外墙材料大全2023年8月10日
以上就是小编猴头菇给各人总结的一些装修装修主材的计较公式修建外墙质料大全,在装修之前业主能够计较一下本人家的装修需求几…
-
装饰工程材料表十大装饰材料品牌2023年8月10日
装修质料清单列表——建材类 1、地固、黄沙、水泥、砖、石膏板、木匠板、木材、门 套根底、油漆、涂料、防水涂料、电线、网…
- 装饰材料取名大全传统装修开工仪式装修材料目录
- 装修材料类别装饰材料表范本装修材料目录
- 装饰材料知识装饰材料店名大全2023/8/10装饰材料取名大全
- 装饰材料知识装修材料报价一览表2023年8月10日
- 装修材料列表传统建筑材料论文传统装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