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居家材料  门窗

幕阜山下崛起“桑蚕特色小镇”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幕阜山下崛起“桑蚕特色小镇”——阳新县木港镇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幕阜山下崛起“桑蚕特色小镇”

图为:蚕农喜卖蚕茧

  夏日炎炎,热浪袭人。阳新县木港镇,一望无际的桑海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山地里,翠绿欲滴的桑叶迎风起舞;蚕房里,白胖胖的蚕宝宝已陆续开始结茧。蚕农们掩不住内心的喜悦:蚕胖茧好,又是一个丰收季!

  近几年,木港镇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以产业助脱贫,将桑蚕养殖作为主导产业发展,举全镇之力、集全镇之智,深入实施“一村一法,一户一策”策略,“小桑蚕,大扶贫”的格局基本形成。

  一次走访

  选准脱贫产业

  木港镇地处幕阜山余脉,地形大部分为丘陵,“七山二水一分田”。

  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村民们勤扒苦做,也只能混个肚儿圆,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当时,全镇综合贫困发生率达17.2%,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近4个百分点。”木港镇党委书记石峰说,只有发展产业,才能甩掉贫困的帽子。

  但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呢?党委班子和村干部出现不同意见,扶贫产业迟迟没有推进。

  2017年初,石峰走访石溪村山下组贫困户,偶然看到该村外嫁女陈淑芬试种的200亩桑园长势极好,养殖的蚕个头大,不禁兴趣顿生,拉住她问个不停。

  在了解桑蚕产业发展和收益后,石峰看到了希望。调研、学习、讨论、反复酝酿,该镇党委决心抢抓“东桑西移”机遇,引进江浙等地成熟的桑蚕养殖技术,将桑蚕作为全镇扶贫主导产业整体谋划推进。

  说干就干。该镇党委立即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对气候和土壤进行鉴定,认为木港镇“气候地理条件优越,非常适合种桑养蚕”。随后,分批组织镇村干部、扶贫工作队、党员及贫困户代表,多次赴浙江淳安、广西宜州等地现场观摩学习。一圈下来,大家信心倍增。

  石溪村及周边几个村率先“吃螃蟹”,开始试点种桑养蚕。“养殖很成功,蚕茧品质普遍达5A以上,江浙很多老板闻风前来收购蚕茧,并签下千亩包购协议。”镇长石子倩说,镇党委、政府决心在全镇大规模推广。

  一个龙头

  连起市场与农户

  产业发展,得靠龙头公司带动。

  2017年底,该镇党委与陈淑芬多次沟通,投资1360万元成立阳新茧丝绸有限公司,从浙江引进高级农技师4名,与木港镇政府合作发展桑园基地5000亩,同时负责全镇蚕桑养殖经营与管理。

  产业要发展,需资金支持。钱从哪来?“2017年以来,阳新县给每个贫困村下拨90万元扶贫资金,其中70万元用于扶贫产业。”石峰说,以前各村各自为政,发展产业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经济停滞不前。

  木港镇党委决定整合镇级扶贫资金1400万元,大力推进各村发展桑蚕产业。“购买桑苗、蚕具,平整土地、新建蚕房等配套设施,平均为每个贫困户免费投资4160元,解决他们前期投入负担。”石子倩说,从第二年开始,每个贫困户只需自己购买蚕种。

  但桑蚕产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长期见效,不少干部群众还心有疑虑。一方面,党员干部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以大户带农户,既确保桑蚕产业规模化发展,又带动贫困户参与桑蚕养殖。同时,阳新茧丝绸有限公司与贫困户签订“五包”协议,包桑苗免费发放、包小蚕免费饲养、包养蚕器具免费提供、包全程技术指导、包蚕茧(20元/斤)底价回购。

  一套组合拳下来,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今年55岁的坳头村贫困户朱春霞,是第一批申请种桑养蚕的蚕农。2018年初,她栽下1亩桑苗。从栽桑苗、剪桑枝、采桑叶到桑蚕的抚育,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村干部和技术员全程帮扶指导。当年秋季,她喂养一张蚕种,收益1700多元。2019年新发展4亩桑园,养了3季蚕,收益近万元。她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期待2020年更进一步。

  同时,木港镇党委、政府积极引进大户发展蚕桑4500亩,免费提供桑苗、补助养蚕器具,引导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去务工,并按照1000元/亩的标准发放务工补贴。

  示范效应初显,贫困户纷纷改变依赖思想投身产业发展。目前,通过公司带动,全镇贫困户发展桑园累计3000亩,其中贫困户户均1亩蚕桑园2000亩,312户易迁户配备桑园1000亩。

  截至2018年底,该镇发展桑园1万亩,生产鲜茧6.5万斤,蚕农增收160万元,带动贫困户1281户,户均增收1249元。

  一套机制

  保证规模与效益

  养蚕是门技术活。技术不过关,则产业难发展。

  为确保桑蚕产业健康发展、贫困户稳定增收,针对群众技术、成本把控不住的特点,木港镇党委认真谋划,严格把好种植、养蚕、收茧等关键环节,为贫困户提供“保姆式”服务,构建起“资金撬动+大户引领+技术服务+扶贫队员帮扶”的“四位一体”格局,切实提高种桑养蚕水平。

  木港镇成立镇桑蚕养殖产业脱贫指挥部,负责全镇蚕桑产业发展指导督办,并抽调精干力量组建蚕桑产业发展办公室,常驻阳新茧丝绸公司办公,确保扶贫政策落实,产业稳步向前,政企协调对接。同时,镇党委建立“公司+支部+贫困户”机制,与各村党支部签订军令状,支部书记任村桑蚕产业合作社理事长,确保产业顺利推进。塘畔村支书柯愈领说:“支部的引领作用被极大激发,党员干部成了产业的先行者、组织者、推动者,全程参与各环节,村里种桑养蚕规模迅速扩大。”

  在阳新茧丝绸有限公司,仓下村村民柯林丽正和3名妇女在清洗小蚕盒,经消毒后,它们将成为小蚕成长的温床。“小蚕阶段易发病,喂养难度大。”该公司顾问姜西方说,按镇党委、政府要求,公司通过“十天养蚕法”统一小蚕共育,长成3龄大蚕后再由蚕农养殖,风险大大降低。

  为提高桑蚕种养殖水平,镇党委印发《桑蚕种养指导手册》,镇村干部、贫困户、养殖大户人手一本,并组织专家对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帮扶责任人进行全覆盖培训,培训干部群众4500余人次。现场学、面对面教、老手带新手、能人带农户,蚕农养殖水平迅速提高。

  镇党委还争取湖北省农科院等部门支持,派遣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蚕房进行巡回指导,盯紧看牢桑叶剪枝、蚕房消毒、蚕宝宝喂食、方格簇结茧等关键环节。“有他们帮助,省力又省心,养起来很轻松,蚕茧的品质很好。”蚕农们纷纷点赞。

  政府推动、公司带动、支部联动,养殖水平迅速提高。2018年,全镇蚕农普遍喂养5季蚕,每张蚕种平均产茧100斤左右,95%达到5A以上标准。

  一个信念

  打造“桑蚕特色小镇”

  目前,该镇已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桑园规模1万亩,实现贫困户人均1亩桑,并新建种苗培育基地100亩。石子倩说,在桑树成林、成本下降、技术成熟及市场向好的预期下,预计2019年每亩桑园可实现收入5000元以上。

  依托种桑养蚕,2018年,该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4%,成功出列。

  脱贫了,出列了,但脱贫成果还需持续巩固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有待深入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在冲刺。

  新的征程,新的使命。木港镇党委、政府谋划不断。

  “镇党委正在谋划‘蚕桑小镇’建设,突破‘人均1亩桑’目标,每年新增桑园5000亩以上,力争3年内扩大至5万亩,实现年产蚕茧3000吨以上。”石峰说,第一个目标是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桑蚕产业转移承接区和高品质蚕茧生产基地。

  目前,该镇正加大对蚕桑抚育改造、品种改良,开设丝绸文化展览馆、丝绸产品门店,大力引进桑茶、缫丝、印染等延伸产业链,推动桑蚕产业逐步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迈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实现蚕桑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

  一座“桑蚕特色小镇”在幕阜山下迅速崛起!(文/图 柯贤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