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巴蜀儿女共赴脱贫奔康路
航拍昭觉县火普村,村民们在阳光下跳起达体舞。 本报记者 杨树 摄
在四川特产购物中心内售卖的贴有“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的产品。 本报记者 何海洋 摄
8月27日,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奖候选对象面向社会公示,包括100名先进个人、50个先进集体。
这是一张“英雄榜”,既有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帮扶干部、持续投入公益事业的爱心企业家,也有在脱贫攻坚中改革创新、成效突出的组织单位。
这是一张“全景图”,一个个获奖候选对象背后,是巴蜀儿女在脱贫奔康路上砥砺前行、不胜不休的身影。
荣誉来自使命,使命源于初心。距离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面对这场大决战,四川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迎难而上,一鼓作气,在巴蜀大地吹响决战号角!
本报记者 侯冲
这是一场使命如山的决战
坚持目标标准,下足“绣花”功夫,不获全胜不收兵
截至目前,四川已累计实现55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9719个贫困村退出、50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9.6%下降至2018年底的1.1%。
成绩来之不易。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看数量,全省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5万人;看占比,88个贫困县占全省县市区总数近一半,“四大片区”占全省总面积逾七成;看难度,藏区、彝区等民族地区的深度贫困与自然条件、社会治理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面对“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的省情,四川省委勇担历史责任,勇挑千钧重担,作出庄严承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
摆位之高。2013年,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首次将脱贫攻坚纳入全省八项着力重点;2015年,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专题部署脱贫攻坚;2016年末的省委经济工作会,将脱贫攻坚定为“头等大事”;2017年,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再次强调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8年,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更是将脱贫攻坚放在了“三大攻坚战”之首。
标准明确。标准,指的是“两个稳定”,即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这是靶心,必须牢牢锁定!”省脱贫攻坚办主任、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降初表示,脱贫攻坚工作要始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既不降低标准,又不吊高胃口。
全力推进。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决定》与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10个扶贫专项方案和每年若干实施方案组成“3+10+N”组合拳;省委省政府去年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脱贫攻坚的时间表、施工图、任务书。5万余名帮扶干部驻扎贫困村,与贫困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共赴脱贫奔康路。
这是一场求准求变的决战
精准施策,不落窠臼,创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6月起,我省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一户一户走访,一项一项登记,确保帮扶工作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在广元市旺苍县,调查员尹思学把贫困户刘文辉的家里里外外转了一遍,查看住房是否安全;在凉山州甘洛县,每个调查组每天完成的问卷数量不超过4份,如有明显错误第二天就要回访……
“精准”是贯穿大排查始终的工作基调,更是四川脱贫攻坚的关键词和生命线。
识别精准。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烟山村村民屈良君家门前贴着一个二维码,扫码就可查看一家人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
帮扶精准。贫有千种,困有百样。缺技术的,进农民夜校“充电”培训;缺资金的,可申请小额扶贫贷款和产业扶持周转金;因病致贫的,四川明确贫困老乡县域内住院个人承担费用不超过10%。
脱贫精准。我省制定了严格的退出验收方案,主要评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同时纳入贫困户邻居、驻村干部等调查对象的评价,增强客观性。
督导精准。6月,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分别对在2018年国家、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发现问题突出”“发现问题较多”“存在专项问题”的34个县市区进行约谈,帮助各级干部客观分析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
精准之外,创新也成为四川脱贫攻坚的关键词。
去年,四川在全国首创“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助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截至今年8月中旬,全省共有1477家企业(含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3130个产品通过审核使用“四川扶贫”商标。
此外,四川还在全国首创教育、卫生、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四项基金”,解决帮扶办法穷尽后仍存在的政策“死角”。2017年12月,乐山市马边县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增加挂钩结余指标跨省流转,探索深度贫困地区资金筹措新模式。为破解“插花式”贫困难题,四川明确向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落实“三个一”帮扶机制……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四川这些举措,恰恰是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
这是一场攻坚克难的决战
锁定控制性因素,尽锐出战,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
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力量必须更加集中。
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作出判断:“凉山彝区脱贫攻坚任务最为艰巨,是影响全省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控制性因素。”去年6月20日,省委省政府在西昌市召开省综合帮扶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大会,向凉山州深度贫困发起总攻。
打出政策“组合拳”。会上出台《关于精准施策综合帮扶凉山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端出34条“真金白银”的措施;今年1月初,省委省政府又明确了16条具体工作措施。
选派帮扶“生力军”。大会召开后,来自十多个市州、16个行业系统的干部人才,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从全省各地转战凉山。短短一个星期,11300余名精兵强将火速集结到凉山11个深度贫困县。
如此大规模的帮扶推动下,凉山彝区的面貌正发生深刻变化。如今,凉山州乡镇和村道路通畅率达99%以上,15年免费教育(含3年幼教)已全面实施,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88.1万降至2018年底的31.7万,贫困发生率从19.8%降至7.1%。
我省藏区的深度贫困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瞄准突出短板,我省高度重视藏区三州9县和甘孜州雅砻江上游24个深度贫困乡镇特殊困难问题,按照“缺啥补啥”要求对标补短,确保年底前藏区剩余1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紧盯重点领域,不断深化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大骨节病防治巩固成果,将藏区12183名包虫病患者、30796名大骨节病患者全部纳入治疗范围。如今,四川深度贫困“坚冰”正一点点消融……
使命如山,号角催阵。为了“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小康梦想,9000多万四川儿女正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巴山蜀水间,向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挺进!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