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成都体育产业峰会今日开幕
【影响显著提升】
■成功取得第31届大运会、第56届世乒赛、第12届世运会的主办权
■今年举行成都马拉松、ATP250成都公开赛、国际铁人三项世界杯等30多项国际赛事
■Sportcal2019年全球赛事影响力排名,成都由第89名跃居至第28名
【迎来发展机遇】
■2018年我市体育产业共实现收入632.16亿元,较2017年增长13.27%;实现增加值215.68亿元,增长13.62%,占GDP比重1.41%
■截至2018年末,成都市完全归属于体育产业的法人单位和以体育业务作为主营的法人单位2212家,较2017年末增加976家,增长78.96%
【成都步伐稳健】
■一是实施重点企业招引和重点品牌培育计划
■二是促进体育与文创、旅游、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争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四是全面振兴职业体育,支持社会资本创办职业俱乐部
■五是引导和支持各区县努力创办、申办一批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等
成都市体育产业峰会已连续召开了三届,2019成都体育产业峰会将于今天在世纪城洲际酒店召开,此次峰会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今年的峰会全面升级,汇聚了政府、高校、体育产业、金融业等多领域专家、学者和全球行业精英,聚焦“以赛谋城,城市发展新赛道”的主题,旨在夯实成都世界赛事名城目标,推动赛事品质提升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全球化视野加速推进城市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
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吹响冲锋号
自去年9月25日成都市召开世界文化名城大会以来,“三城三都”建设如火如荼。今年8月22日,世界赛事名城暨“三大赛事”动员大会召开,印发了《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1年)》《成都市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成都市体育产业振兴发展方案》,为世界赛事名城建设锚定了方向、标明了路径,吹响了世界赛事名城建设集结号、冲锋号。
国际体育大赛影响力显著提升
成都市坚持“谋赛”“谋产”和“谋城”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以国际视野、长远眼光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成功取得第31届大运会、第56届世乒赛、第12届世运会的主办权。
今年,成都马拉松也成功入选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2019成都马拉松也吸引了33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名运动员参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频道全程直播。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更是创下成都历史上规模最大、国际化水平最高、单次入境外宾人数最多等多项纪录。刚刚举办的UCI都市自行车世界锦标赛,来自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全球顶级选手齐聚成都赛场。此外,今年成都还举办了国际铁人三项世界杯、国际篮联三对三世界杯、世界体育舞蹈节、ATP250成都公开赛、乒乓球女子世界杯等30多项国际赛事,获得“国际铁人三项世界杯黄金主办城市”称号、“篮球三对三世界杯黄金主办城市”称号、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授予的“卓越贡献奖”、世界象棋联合会授予的“品牌赛事合作城市”和国际网球联合会授予的“青少年赛事卓越贡献城市”。
根据全球知名体育情报机构Sportcal发布的2019年全球赛事影响力排名,成都在城市榜单中已由第89名跃居至第28名。
成都体育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目前,成都市世界赛事名城建设高效推进,一批大型体育场馆开工建设,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申办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为成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难得历史机遇。
按照最新的统计数据,2018年我市体育产业共实现收入632.16亿元,较2017年增长13.27%;实现增加值215.68亿元,增长13.62%,占GDP比重1.41%,继续保持平稳快速、提质高质的良好发展态势。
目前,我市拥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1个(温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1个(都江堰市虹口景区漂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1个(西岭雪山景区)、全国体育产业优选项目2个(金堂县聚峰谷山地运动田园综合体、都江堰安缇缦国际旅游度假区)。
成都体育市场主体活跃,根据国家体育总局通过国家统计局获取的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成都市完全归属于体育产业的法人单位和以体育业务作为主营的法人单位2212家,较2017年末增加976家,增长78.96%;其中,以体育及相关业务为主营的法人单位2090家,以体育相关业务为兼营的法人单位122家;体育经营机构达6500多家。
体育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关于成都体育产业发展,成都下一步这样走。
一是实施重点企业招引和重点品牌培育计划,引进体育组织、体育新经济企业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园区、运动休闲小镇、体育综合体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大力培育体育独角兽和瞪羚企业;二是坚持“体育+”“+体育”,促进体育与文创、旅游、康养、教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争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积极开发竞赛表演、山地户外、水上运动、冰雪运动、汽摩运动等体育消费新业态,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形成复合式休闲运动产业发展新格局;四是全面振兴职业体育,支持社会资本创办职业俱乐部,帮助兴城、金强等更多俱乐部进入顶级职业联赛,打造本土“百年俱乐部”;五是引导和支持各区县努力创办、申办一批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和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路线、目的地等等,在全国形成领先优势和示范效应。
本报记者 黄一可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