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迁居杭州:什么是真正的宜居?
北大是贺卫方教授施展才华的好地方,但他却选择了离开了北大。他说,“北京这个城市实在不是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我小时候生活在海边,读大学在嘉陵江边,总还是有水的地方,可是到了北京以后,没有像样的水,也没有像样的山。贺卫方教授的选择,其实也是宜居宜业的选择,在北大宜业,但不宜居,因为“北京这个城市实在不是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不过对于当今功成名就的贺卫方教授来说,宜业并不显得重要,到哪里都差不多,要是十多年前,也许贺卫方教授就不会有这种选择。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首先想到的是身体,而身体与人的宜居应是息息相关的,居住的心情好,做什么都会感觉到很好。一般来说,人们都是绞尽脑汁挤进大都市,但现在却开始放弃大都市的生活。
其实,我也有几次进入大都市工作的机会,但都放弃了。一次是去广州,虽然工资很有诱惑力,要比我工作的单位多一倍多,没去的原因,除了看到灰蒙蒙的广州外,最重要的还是房价贵,喝不下广州的自来水,闻到那种味道就怕。不久前,钟南山院士说:“50岁以上广州人的肺都是黑的”。他这种触目惊心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到震惊。也让我感到当初的选择是对的,人不完全是为了钱活着。一次是去上海,来南方多年,习惯了南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了中小城市的生活而不愿在公交车上折腾,也就放弃了。中山市是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地方,2004年,有机会去那里工作,中山的环境的确不错,但也是因为中山市的水让我“望而却步”。至今我仍然留在潮州,是觉得潮州宜居。而朋友说到潮州,谈得最多的也是潮州适宜居住。
应该说,“宜居城市”是所有城市的发展方向,“宜居城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目标,没有绝对的宜居城市和绝对不宜居城市。即一个城市是否是“宜居城市”,是相对其他城市或相对于历史而言。到过的城市不少,与潮州比较起来,潮州比这些城市的确适合人的居住,首先是空气好,再就是水好。在许多城市是看不到蓝天星星,住进宾馆烧水喝,斟在杯子里放上几分钟就有一层沉浮物。潮州城市不大,出行方便,不会像大都市那样拥堵;房价相对大城市来说,那是便宜得多,这些都是适宜居住的重要条件。尤其是潮州的饮食好,在全国很难找到这样一座讲究吃的城市,要不,也不会有“潮菜甲天下”之说。
宜居可解释为可居住性。但因为各个城市在经济、文化发展阶段不一样,其对宜居的要求也就不一样。什么是真正的宜居?宜居的界定标准是什么?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对宜居的理解。一个城市到底适不适宜人居住,应考虑当地人的看法,这就如同四川菜很辣,潮州菜很淡,你要评比哪家的饭菜好吃,得看众人口味。在众多的宜居标准中,却存在一个永恒的价值体现,那就是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觉得舒不舒服。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