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家装消费者易遭装修售后陷阱
随着原材料等价格飞涨,老百姓过日子不得不更加精打细算,装修,这原本属于家庭一项重大的开支,也变得负担更重了。
记者调查发现,郑州一些业主为了节省装修费用,同时又想与高品质的公司靠拢,享受他们的优质资源,于是动起了走“私单”的心思。专家提醒说,这种私下交易表面上看起来能为业主节省不少花销,但实际上却是包藏隐患,后患无穷。
案例回放:这个“省钱”方法值不值?
案例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家住郑州国际城市花园的夏雪女士与一家小家装公司签订了3.8万余元的装修合同,但是,至关重要的水电改造却没有列入装修预算内,因为夏雪听朋友说,装饰公司最黑的地方就是“水电”,所以她想把水电走私单。
在装修进行到水电改造时,工长一再向夏雪保证效果,说:“咱们私下进行,同样使用公司的材料,费用可以节省50%。”夏雪女士对50%的“折扣”非常动心,便答应工长“私了”水电改造。
但在实际装修过程中,夏雪却看到另外一个场景:水电改造工程做得非常粗糙,淋浴房一角高出平面10多厘米,过门石严重倾斜;卫生间的地面比客厅高出二三厘米……夏雪非常生气,于是向装修公司投诉了该工长,但得到的答复却是:这一项属于夏雪与工长进行的私下交易,装修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同时,见私单被公司发现,该工长也迅速“人间蒸发”。
案例二:东施效颦,不美且丑
今年3月份,郑州市民吴先生选择了一家装修公司进行装修,通过初步预算,吴先生家的装修预算为4.5万余元,其中包括2560元的管理费。
吴先生觉得8%的管理费太过昂贵,但自己又不想找游击队装修,正在左右为难之际,负责为吴先生进行家装设计的设计师表示,他可以联系到这家公司一支装修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为吴先生家进行装修,不但可以节省8%的管理费用,还能在总造价上打一定折扣,并且仍然与原家装公司签订合同。
装修后一个月,吴先生发现家里墙面严重开裂,地板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鼓起,尤其装修气味,用尽了方法也除不尽,无奈之下,吴先生只好求助于该公司售后,却被告知“该客户未在公司备案”,吴先生要求设计师出面负责,装饰公司告诉吴先生,设计师已经辞职离开公司。
公司对吴先生与设计师签订的“合同”翻看后发现,该合同上根本没有盖该装修公司的公章,而吴先生当时只是一味沉浸在省钱的喜悦中,并没有发现这一点。
业界声音:私单与“猫儿腻”共生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仔细分析私单的流程,业主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私单的隐患。“业主走私单后,最容易遇到的就是装修质量问题。”家装梦工场总经理王超彦说,“工长接了私单以后,因为没法从公司拿主材,就会到外面的建材市场买材料,在利润的驱使下,工长使用的材料全是最便宜的,有10元的就不会用15元的。而工长去买建材时,建材商还要给工长回扣,因此,工长买的建材质量普遍都会存在问题,但是消费者没有实际经验,无法鉴别建材的好坏。”
元洲装饰郑州分公司总经理孟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装修经常使用的细木工板,正规的家装公司使用的都是E0级的环保材料,而工长想节约成本,买的板材很可能就是以次充好的次品,而作为隐蔽工程的一部分,消费者没法知道。”
孟伟表示,虽然工长给业主报价表面上非常便宜,可以达到六七折,但随着装修的深入,工长往往会“巧立名目”,要求业主添加各种项目,最后的造价并不便宜。
除了在购买建材时存在“猫儿腻”之外,走私单的工长在施工时也经常减少工序,没有装修经验的业主同样没有办法自检。“业主与家装公司签订正规合同后,施工时家装公司都会派出质检、巡检检查施工环节,而走私单的业主则失去了这一环保障。”龙发装饰郑州公司总经理邹剑锋表示,在水电改造时,工长可能会使用质量不过关的管材,使用这种管材后,卫生间非常容易出现跑水、漏水的情况。如果工长在走电时使用了劣质的电线,无疑为家庭安全埋下了一颗“ ”。
私单出了问题找谁申诉?
记者经常接到业主对私单的投诉,由于“私单工程”存在种种隐患,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到底应该找谁解决?
超凡装饰董事长王健表示,由于私单属于业主与工长的私下行为,家装公司对业主没有售后责任。比如上面提到的夏雪女士的案例,水电改造是她与工长的私下交易,但如果其他工程是按照与该装修公司的合同进行,那么该装修公司应对除水电改造以外的工程担负售后维修责任。如果夏雪女士要想进行水电维修,则需要支付额外的材料费和人工费。
王健表示,由于施工工人流动性非常大,一旦“私单工程”出现漏水等事故,涉及业主与楼下业主的利益,工长往往会因为无法承担责任而逃跑。而一些装修质量问题会在施工后一段时间才能显露出来,由于工人有很大的流动性,待出现质量问题时,业主将很难联系上工人。
走私单是行业不规范的现象,这种现象破坏了家装行业的健康环境,不仅对家装公司的口碑、利益造成损害,还让消费者的实际利益受到影响。“如何为设计师 良好的发挥平台,以及如何提高内部管理与人员培训,都是装修公司不可回避的问题。”李小立分析,杜绝家装私单,不仅需要业主深刻认识到这种方式的危害,还需要装修行业内部携起手来,共同发挥强大的制约作用。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