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五金材料

华商报:给二次房改一个全民讨论机会

  • 来源:互联网
  • |
  • 2014-12-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近日,一则二次房改方案提交国土资源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新闻,搅动了业界和社会关于房价大讨论的舆论氛围。身为住宅法专家的发起人李明称:二次房改的核心内容,就是确立住房是准公共产品,基本方向就是由政府主导 房屋住房服务,主要包括三种住房制度--- 针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住房制度、针对中等收入家庭的公共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和针对高收入家庭的商品住房体制。

  之所以在既有房改制度的前面加上"二次",本质含义就是对既有房改制度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反思和改进,甚至是改革思路的重大革新。考虑到房改涉及到千千万万的中国公民,"二次房改"的重要性几乎可以和"新医改"等量齐观。在房价高涨、房奴遍地的背景下,"二次房改"被热议显然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民意基础。但仅仅十多位专家以"上书"形式、以"学者"背景衬托的"二次房改"事件,与房改本身而言,更多只具有新闻价值,因为在改革深入发展的当下,任何涉及亿万人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的变动,必须首先在整个公共领域形成讨论、达成共识--- 这几乎是当下改革科学化民主化的根本路径。"二次房改"之说更像一次抛砖引玉。

  在这里,不由人联想到医改。

  改革开放后的医改,始于1985年的一个中央文件《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当时的背景是中国医疗卫生资源奇缺,医卫领域最大的矛盾是国家的医卫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因此,这一改革更多是引入市场化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医卫事业的发展。在长期的市场化后,中国医卫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医卫资源和中国经济领域一样,实现了资源的极大丰富。然而,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严重问题出现了--- 资源分配的极端不平衡,这又导致资源极大丰富下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5年前后,医改的诸多问题终于引发了全民大讨论,官员、学者、医务工作者、患者乃至全民,纷纷利用各种媒体平台进行讨论、争辩、批判、建议,最终在讨论中实现共识,从共识中找到改革动力--- 中国新医改因此应运而生。

  中国的住房改革与医改有相似之处,上世纪90年 始的房改,根本原因仍旧是资源的严重不足,因此以市场化、商品化为本质的住房改革拉开帷幕。市场化的力量非常强大,短短十多年时间,中国房地产行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医卫资源一样,房产资源获得极大的丰富。然而,又和医卫领域的改革一样,资源短缺的问题解决了,但资源分配严重不公的问题又出现了,尤其处于贫富两端之间的庞大中间阶层的"买房难买房贵",同样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二次房改"的呼声应运而生有其必然性。但是,改革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有呼声都是不同群体的利益体现,改革只有在 "公开表达--- 完全讨论--- 实现共识"的逻辑中才能拥有前进的民意基础。所以,对于牵涉亿万人利益的"二次房改",我们同样需要类似新医改前夜般此起彼伏的大讨论,也应当为全民讨论 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毕竟,在利益分化和多元背景下,民主化科学化下的共识,是所有改革不断完善、深化和顺利进行的根本路径。


来源:重庆晚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