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五金材料

炒房蔓延到三线城市 炒房稳赚不赔成真理?

  • 来源:互联网
  • |
  • 2014-12-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部分二三线城市炒家细解房地产投资玄机---

  资金充沛、四面出击的"炒房团",被认为是房价持续上涨的推手之一。记者近期在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等地采访了解到,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各地节节攀升的房价,已让部分"炒房"者产生了房价"只涨不跌""买房只赚不赔""政府对房价调低不调高"等心理,投资信心很足。

  部分"炒房"者认为,我国人多地少、城市化加速的国情,决定了住房是稀缺资源。特别是在无物业税、遗产税等税种支出,以及低存款利率、高通货膨胀预期、房贷容易申请、投资门槛低等背景下,"很少有比’炒房’更划算的买卖"。

  ■炒房蔓延到三线城市

  依托丰富的煤炭、油气等资源,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迅猛,民间积蓄了大量资金。由于当地投资房地产的居民较多,"鄂尔多斯炒房团"也由此声名鹊起,知名度直追"温州炒房团"和"山西炒房团"。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常住居民目前不足50万人,但据鄂尔多斯市房产管理局等部门掌握的情况,东胜区近70%的常住居民家庭有两套或多套住房,其中异地购房的居民为数不少。近几年来,北京、山东、海南等地的开发商时常到东胜区推介项目,不少房地产公司还设立了长期办事处。

  "现在存款利率低,物价上涨又快,钱哪能捏在手上?"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居民郝玉娥说,她投资房地产,看重的就是近几年来房价"只涨不跌"、房产能"保值增值","如果价格波动大谁敢投资?"

  记者了解到,郝玉娥一家三口人,现已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呼和浩特市、北京市、山东威海市购置住宅7套和商铺一处,基本每次都与亲朋好友结伴。其中,东胜区有住宅四套,面积分别为88平方米、132平方米、150平方米、218平方米;呼和浩特市有120平方米的住宅一套,另有一处300平方米的商铺;在威海市有"海景房"一套,面积68平方米;在北京市已购买住宅一处,近期还计划再预订一套。

  "这几年生活品贵了多少?如果钱捏着不放,得缩多少水?"据郝玉娥介绍,除去一套回迁房,其他房产都是她近五年内买的,住宅购买价格从每平方米2000元至4500多元不等,商铺买价为每平方米9800元。目前除了那套"海景房"价格涨幅低些外,其他房产每平方米少则涨了近1000元,多的已涨了近3000元。

  ■捂房成本低引来爆炒

  鄂尔多斯市建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建强分析说,当前我国农牧业人口多,近年来的城市化速度快、规模大,建设用地却越来越少,必然产生住房供应紧张、价格持续走高的局面。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出于拉动经济增长、保障财政收入等考虑,对"炒房"行为缺乏有力度的限制,房产市场由此成为一些"先富者"的投资"乐土"。

  有15年房地产从业经验的刘建强,自身就是一位获利丰厚的房产投资者。2005年,他以每平方米6000元的价格,在北京市朝阳区立水桥附近购买了一栋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商用楼。目前,这栋楼每平方米价格至少翻了一倍。

  然而,与这栋楼巨额的增值相比,每年维护这处房产所需的投入却很低,只有水电费、取暖费和物业管理费等基本开支,不像生产产品怕变质、愁运输和销售,投资"省钱省心"。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告诉记者,2004年以来,他家陆续在东胜区、呼和浩特市买了5套住宅,面积小的为116平方米,最大的为156平方米,买价从每平方米1700多元至4500元不等。目前,增值最大的一套每平方米已涨了2900多元,相比之下这几套房子每年的养护费不足两万元。

  一些房产投资者分析说,持续上涨的房价,低廉的"捂房"成本,加上国家规范、调控房产投资的政策规定较少,为"炒房"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操作空间。

  ■投资客借助贷款以小博大

  记者从内蒙古、山东等地部分城市的房产管理部门采访了解到,在一些区域核心城市或环境好、发展快的城市,投资性房产在当地商品房销售量中占的比例不小。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销售的商品房中,有10%到20%为外地人所购买;包头市销售的商品房中,约有27%为外地人购买;在新兴的滨海城市日照市,外地人所购房产已占当地商品房销售量的40%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异地买房的人除了短期居住的考虑外,"炒房"获利是重要目的。

  日照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主任范洪、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等人分析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部分社会阶层积累了一定的财力,并且有很强的资金保值增值愿望。与此同时,当前在我国,安全、开放、收益好、门槛低的投资渠道却很少。在证券市场大起大落、"十年九跌"的情况下,在一些人眼中,价格不断上扬的房产显然最具投资价值。

  他们认为,大部分房产投资者并不是富商巨贾,而主要是有些闲钱的城乡中产阶层。这些"炒房者"的资金量,大多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左右,资金超过千万元的很少,因此大多够不上其他一些产业项目的投资门槛。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众多行业不景气,"炒房"也就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

  一些炒房者还认为,几百万元资金,如果投资实业项目,不仅融资难,还得投入许多精力、人力。但是,投资房地产只需有"种子"资金,即可相对容易地获得利率优惠的银行贷款,一元钱能顶两三元钱用,收益当然大得多。尽管这种资金放大效应可能会伴生金融风险,但对个人而言却非常有利,具有的优势远非其他种类的投资可比。

  记者观察

  应严查倒卖土地的"伪开发商"

  开发商的囤地已成为楼市的"顽疾",近日某房地产商"自曝"囤地现象令人震惊:有三分之一开发商"只囤地从不盖房"。

  近年来,通过倒卖土地而获取暴利的开发商的确不少。这类"从不盖房"的开发商,不需动一锹一铲、盖一砖一瓦,只需想方设法拿到土地,接下来便能"坐地生财"。如此开发商,称其为"伪开发商"似乎更适合。

  "伪开发商"大行其道,使得"地价上涨原因在于供应不足"之说露出马脚。一边是"伪开发商"靠倒卖土地获取暴利,一边却是公众无房可买或者被迫购买高价房,这不是对房地产业莫大的嘲讽?

  "伪开发商"大行其道,对地价、房价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今年信贷环境相对宽松的背景下,"伪开发商"以较小的自有资金反复炒地套利;一些企业则可通过"拿地--融资--拿地"的循环轻松获利。这样一来,地价、房价焉有不涨之理?

  "伪开发商"大行其道,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任其蔓延,将严重搅乱土地市场的秩序,加快泡沫的产生和风险的积累,这对于一头连着"保增长"、一头连着"保民生"的房地产业来说,危害不言而喻。

  今年下半年以来,各地明显加大了推地力度,相关部门也三令五申要求严查土地闲置、囤地现象。但是,"伪开发商"的存在,凸显出执行法规、政策的迫切性、重要性。要使土地供应真正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需要一手抓推地、一手抓监管,对倒卖土地的"伪开发商"更应严查。


来源:百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