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泡泡建筑在“隐性 ”上的繁荣
国内房地产市场更像是一个政治意义上的博弈场所。在2010年,我们会看到在政策趋严的同时,房价依然会表现得我行我素。
电影《2012》中玛雅人的预言:“黑夜降临以后,黎明永不再生。”而人类最终运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毁灭性的灾难,迎来了重生。
“谨防房地产业要挟整个中国经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六年前的一句警告,或许也将像玛雅人预言一样,不幸言中。易宪容在2004年时就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已经把地方政府、国民经济及民众利益捆绑在一起,要挟整个中国内地经济。
此轮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经济衰退的同时,也带来了两个“副产品”:一是黄金,2008年10月以来上涨80%;二是,中国楼市的逆势迅猛上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商品房成交均价年内涨幅超过50%。
然而,楼市逆势猛涨的“靓丽业绩”,带来的不是喜悦,是日益加重的忧虑。
历数近30年来全球或区域经济金融危机,有不少都以房地产泡沫破裂为 :最近的迪拜债务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均源于房地产泡沫,其蔓延之快、影响之广令人瞠目;1997年香港楼市崩盘,房价在一年内缩水一半;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崩盘导致日本经济20年一蹶不振……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至今让很多人心有余悸。
当年日本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泡沫的危害认识不足,也没有能够及时对房地产市场现状做出正确的评估,纷纷给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发放贷款,形成了房地产不断升值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恶性循环,泡沫越吹越大。各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将房地产贷款作为最佳贷款项目,无节制地扩大信贷规模,助长了泡沫的形成。
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
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
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如今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很难不让人与日本20世纪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前的情况进行类比:货币宽松、巨额贷款、低息低税、投机成风。在职业投机客的带动下,“全民炒房”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心态。“经验和教训”告诉人们,早买就赚大钱;不买,钱大贬值;晚买,赚小钱。
“中国房地产存在巨大而明显的泡沫。”北京合作建房发起人于凌罡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判断房地产泡沫是否存在要看“房价收入比、房价房租比和房租收入比”。
“房产租售比”是国际通行用来衡量一个地区楼市运行是否良好的数据比例。一般而言,国际标准的“房产租售比”为1∶100到1∶200。
据美联物业北京市场研究部调查显示,2009年11月来北京的楼市租售比再创纪录首次突破了1∶500,达到了1∶546,部分区域甚至达到了1∶700。而这一比例在2008年基本在1∶400左右,上涨幅度达到了25%。上海和深圳的租售比也分别达到1∶500和1∶450。
“而从房价收入比、房地产占GDP的比重来看,也都严重超过国际警戒线。”上海市城市经济学会高级经济师顾海波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根据北京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4715元,2009年计算涨幅10%,夫妻双方年平均在10万左右。如果在北京购买一套5环周围的普通商品房,平均面积为115平方米,平均单价在每平方米17000元,总价则需要200万元左右。房价收入比为20年。
据此方式计算,上海、深圳两地的房价收入比也达到18年、16年。而这个数字正常水平应为6~8年,美国房价收入比平均为4~6年。社科院的《经济蓝皮书》告知,当前有85%的中国家庭买不起住房。
如今,房地产业已经占了GDP的6%,25%的投资也在房地产行业,30多个产业与房地产关系紧密。
“中国房地产泡沫背后是巨大的危险,饮鸩止渴,到时候各个其他行业的资金都只能流进房地产,各个行业都萎缩,就好像人抽 ,这个泡沫一旦破裂,中国经济恐怕也就病入膏肓了。”
“房地产业内部结构也并不不平衡,只有住宅‘一枝独秀’,办公、商业、酒店、工业地产等全线下滑(无论是房价还租金),说明实体经济在下滑,这很可怕!住宅价格的上涨仅是击鼓传花的游戏,是没有根基的!游戏随时就会结束!”顾海波说道,“房地产始终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隐性 ’。”
来源:证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