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陶瓷行业的发展 非佛山模式
在历经了自去年以来的环保整治、电荒及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后,山东的陶瓷业顶住了生死考验,艰难调整,终于走出了黑云压城的低谷。记者近日在淄博、临沂、济南、青岛等地走访时发现,从生产企业到经销商,山东建陶业正在沿着一条独特的发展模式悄悄地迈进。
元气渐复产销形势看好
据淄博市建材治金行业办公室向记者 的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淄博仍有252家规模以上陶瓷 企业,生产线395条,虽然去年张店有很多企业关停,市场也淘汰了一些运行不良企业,但从这种产能来看,依然十分壮观。2008年,仅淄博年产墙地砖就达12亿平方米,约占全国的23%,仅次于广东佛山。而山东临沂,虽然陶瓷企业档次不高,规模小,但在数量上到今年上半年仍然有100多家在正常运行。地王陶瓷(原沂州建陶)有9条线在开足马力生产,天地陶瓷有3条线正常运作,福地陶瓷也有3条线在满负荷运行,并正计划开第4条线。临沂部分当地龙头企业还正在全力推出普拉提产品,这些迹象表明,临沂的建陶业形势正在恢复2007年的局面。
反过来看淄博,从产能规模上看,淄博到6月份约启动了90%,部分企业如东鹏、统一、城东、中北、国润、雄丰、雅迪、神州一陶(包括欧派)、狮王都已满负荷生产,特别是内墙砖企业,形势一片大好,产品供不应求。而抛光砖产品的聚晶微粉类产品也走俏三四级市场。记者在艾丽嘉陶瓷采访时,无意中碰到经销商前来提货,发现几辆大货车排队等候在该公司生产线旁,产品刚一下线就直接装车,这种现象在国内其它产区只有夹江由于灾后重建才可以相仿。
雅迪、神州一陶、统一、鸿港、雄丰、国润等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兴奋地表示,今年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都较大幅度地增长,在20-30%之间,不同企业增长幅度不一,不同产品也有差异。
总之,山东的建陶业在历经了“多灾多难”的2008年及金融危机后,正走出低谷,向着新的层次、新的发展模式迈进。这种迹象有点类似上世纪90年代末的佛山南庄,但又不全像。
似佛山非佛山
说的似佛山,是指从行业的发展趋势上看。在人们的印象中,山东陶企都是很小很烂的,产品也是低档砖地摊货。多年来,山东陶企为了打开市场,大部分都贴上佛山的牌子,更强化了人们心中这一印象。
然而事实上,山东的瓷砖,从品质上、花色上,并不比佛山陶企的产品逊色多少。一些优秀企业的产品甚至可以比肩佛山的强势品牌。经过去年政府的产业整治,以及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冲击,
山东陶企的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这些问题,在建立自己品牌的道路上进行了实质的行动,如统一的袁国梁、狮王的刘室、神州一陶的的范大吕、雅迪的宋明谋。特别是统一的防静电复古砖,使业界人士大跌眼镜。不得不佩服。
今年以来,山东陶企开始出现一些类似佛山的迹象。比如,开始注重展厅的形象,在终端市场建立自己的专卖店,并统一形象设计,培训导购人员,从佛山陶企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包括营销老总、技术老总、职业策划人)等。不仅如此,不少有实力的企业开始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如统一的防静电复电砖、神州一陶的手工砖,鸿港的大规格完全不透水瓷片、福地的普拉提,并且着手建立自己的专业研发队伍。
在营销上,开始尝试走自己的品牌化(本土品牌)道路,不再完全依赖贴牌。尽管这样做,会在价格上作出很大牺牲(同样产品贴佛山牌子会卖到200元/m2,而打本地牌子只卖至60~100元/m2),但还是有不少有魄力、有远见的企业家开始努力去做,特别是第二代有文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企业家,在这一点上显得尤为突出,这跟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佛山南庄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然而,似佛山,又非佛山。山东有山东的实际情况,山东有山东人的运作方法。在企业布局上,由于山东企业目前本身还不是很大,最多不过8条线,大多数只4条生产线,所以企业的布局基本上只是前厅后厂,即前面是营销中心加展厅,后面是工厂,管理紧密,营销与生产基地不象佛山那样完全脱节。
最重要的是营销战略。山东陶企的老板们充分认识到,要与佛山及华东企业在全国市场角逐,无异是以卵击石,因此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那就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具体做法就是避开一二线城市直接与佛山品牌竞争。
直面城乡市场农村包围城市
避实就虚,直面城乡市场是目前山东大部分陶企的做法,这也是在金融危机中探索到的一条切实可靠的营销路子。神州一陶销售总监翁益忠向记者介绍:“避实就虚,努力拓展三级城市,从三级城市寻找突破口,使企业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翁益忠认为:“中国3/4的市场是城乡市场,在地县级市场,金融危机没有多大影响,相反城市化进程还正在迅速燎原。从消费层次上而言,山东陶企的产品正是消费者所广泛认可的。”
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