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具业裂变:佛山企业PK成都上
传统家具业裂变:佛山企业PK成都上
在成都的明珠家具(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明珠家具”)的生产车间走廊上,一张来自广东家具制造之都—顺德龙江镇政府率团到访考察留念的照片,特别显眼。 早在20多年前,木匠出身的明珠家具创始人王建斌在赚取第一桶金时曾有过南下广东“取经”的经历。而这仅仅只是上世纪90年代众多创业者南下广东家具业学艺的一个缩影。 如今,当不少家具厂的老板还在为招工难发愁时,年产值超10亿元的明珠家具内,一台台来自德国的先进设备在高速运转,近千亩的厂区只靠200-300人来生产,公司还在想尽办法进一步压缩人力、提高效率。 凭借敏锐的市场触觉,主动“以港为师”让广东在第一波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先富起来。而在顺德龙江,从最初“拆”港澳的家具模仿生产,到今天成为了全国家具产业链最齐全的集聚地。 然而,当各项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川粤两地都面临着发展模式的再选择。拥有生产成本比较优势的四川家具,在模仿中求变,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定位在国内家具业抢占到一席之地。 而在“追兵越来越近”的形势下,以家具为代表的佛山传统产业正借助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一步优化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资料的配置,同时围绕互联网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为传统产业再出发探索一条全新的路径。 龙江家具业浮沉 李行一度也想把自己的工厂出租出去。这几年每次在村里开会,他见到的陌生人越来越多。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高企,龙江越来越多原来从事家具厂的人都感觉到出租厂房甚至比经营一年赚的还多。在龙江,从家具厂老板转行当“包租公”的正在增加。 李行(化名)家族经营的家具厂几乎可以看作顺德龙江家具发展的缩影。 “这条街数下来,现在只剩我们和隔壁还是本地人在经营家具,其他都出租了。”今年9月,在李行位于旺岗工业区2000平方米的厂房内,只有零星几名员工在搬运货物,满是工厂的街道上,显得有些过于安静。这位几年前才正式从父亲身上接棒经营家具厂的创二代,去年也一度萌生直接把工厂转租出去的想法。 事实上,放弃生产、转做“业主”的做法几年前已经在龙江兴起。“每一年村里开会,都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陌生面孔。”李行说,他所在的旺岗村目前本地人经营家具厂超过十年的已不足三成。
“将厂房租出去赚的钱,有时比自己做赚得还多。”李行记得,去年一位转做“业主”的家具厂负责人给他算过一笔账:一家家私厂单单出租一年大约能赚二三百万元,而他一年辛苦经营下来的利润也与之相仿。 与现阶段龙江不少本地人都开始对家具经营动力不足相比,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龙江诞生了全国首套沙发,全国的家具星星之火从这里开始燎原,在龙江出现了几乎户户做家具的现象。 那时李行还小,但他依稀记得,村里不少人都跑到香港和澳门“拿版”回来“解剖”。在当时稀缺经济之下,李行还清晰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只要把家具生产出来,就肯定有钱赚。”
龙江一下子集聚起过千家具企业,而依托于此,乐从的家具卖场也发展起来。龙江不仅成为了中国的家具制造重镇,也以较高的薪酬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也包括一些南下学艺的内陆人员。 如今已经崛起为国内另一个家具生产基地的江西南康,最早的一批发家者就曾经到过广东学艺;而现在异军突起的“川派”家具,其龙头企业掌上明珠创始人王建斌生产电视柜时也曾南下取样。 龙江家具显然遇到了挑战。在龙江325国道上,大量是前店后厂的小家具企业。“星星多,月亮少”。龙江镇经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龙江现有2600多家家具企业中,产值过亿的仅有8家。 “现在成本对利润的挤压太厉害了。”另一家在旺岗村内经营沙发厂的负责人说,从租金到人力到原材料价格,几乎每一个环节的成本都在涨。而产品价格却逐年在压低。 龙江镇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也坦言,今年上半年,龙江家具销售接近100亿元,销量虽然在增加,但利润却明显下降。 成本上涨对利润的疯狂挤压,加之近年惨淡的行情。李行的工厂今年以来订单同比减少了3成。为此,他正准备以收缩规模的方式“过冬”。 而同样的,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在佛山,不同的传统产业老板,都几乎在说着同样的话,“利润越来越薄”了。
模仿中求变的“川军后生” 去年广东省家具业产值达到了3000多亿元,相比之下,同期四川的家具业仅有800多亿元。但聚焦到企业的成长性来观察,以成都为首的“川军”后发潜力不容小觑。 作为后发区域的西部,显然在生产要素成本上相对于东部沿海仍保有比较优势。而回顾以成都为代表的川派家具后生的崛起路径,也与广东家具有密切的关系。 “坊间有个说法叫‘四川家具出广东’,首先体现在技术方面,以前广东的家具展都是不允许拍照的,但有些四川的老板还是想方设法找到许多广东家具的资料。”四川省家具进出口商会策划部经理肖竹珍坦言,川派家具创业之初主要靠学习、模仿广东等先发地区的产品和管理经验。 确实,在点燃全国家具业星星之火的顺德龙江内,早年那一批批南下闯荡的打工者,在回乡的过程中逐步带回了珠三角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如今在四川不少家具企业的创始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有过珠三角家具行业打工、学艺的经历。 比如被称为成都家具业“三驾马车”之一的明珠家具的掌舵人王建斌就是从俗称“打家具”的木匠出身。 早在25年前,王建斌与几位“小伙伴”一度,以小作坊为阵地,结成创业同盟,经营初见成效后快速扩张建厂,在经历了一轮南下广东挑选样品、东临黄山参展摸底后,凭借对行业细分领域—电视柜的深耕,挖到了“第一桶金” 从某种程度上说,“以粤为师”是川派家具崛起的重要基础之一。但作为后发区域,当顺德家具等粤派家具早已牢牢占据一线市场后,深居内陆的明珠、全友等川派企业剑走偏锋,主打三四线城市,在市场定位上与顺德家具有明显的错位。 在模仿中的差异化定位,为川派家具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家具业川军另一大特点是注重品牌的打造。 “早在七八年前就能在市面上看到全友、明珠的广告了,这些年更为注重品牌的打造,有些原本比较老土的品牌,现在也开始走时尚路线,聘请各式明星做形象代言。”肖竹珍表示,像近两年发展势头迅猛的帝标家居,经销门店也在短短几年间扩张到1000多家,“如今四川所有高速路上都能看到帝标的广告。” 但必须看到,广东家具业在绝对值上仍占有巨大优势。数据显示,去年广东省家具业产值达到了3000多亿元,相比之下,同期四川的家具业仅有800多亿元。但聚焦到企业的成长性来观察,以成都为首的“川军”后发潜力不容小觑。 据统计,占据了四川家具接近7成产值的成都市内拥有3000多家家具企业,整个成都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在20家左右,而来自成都崇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单是其经济开发区内的明珠、全友两家家具大鳄的年产值就在10多亿元以上。 相比之下,拥有“中国家具制造重镇”等多项殊荣的顺德龙江,现有家具制造企业26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86家,超亿元产值企业仅8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