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铁矿石定价变局能否倒逼出什么?
一如去年。据媒体报道,铁矿石谈判僵持不下,国内部分钢厂不得已私下接受日韩此前签订的每吨110美元的季度价格,向三大矿山采购铁矿石。买方先撑不住了。
尽管不太舒服,但也不得不承认市场的力量。在铁矿石定价方面,三大矿山逐渐靠拢,从长协到现货的趋势已较为明显,中国钢企虽拥有“最大买主”的地位,但因行业集中度问题,鲜有定价话语权。因此,基本上是三大矿山要求涨多少、怎么涨,国内钢厂最后就得和盘接受。
虽说如今的铁矿石形势是40多年未有之大变局,可困境往往也能够倒逼出强悍的生命力。华为总裁任正非曾这样忧心忡忡地表示,我们最大的弱点就在于没有经历过失败。按照日韩价格96.4%的涨幅计算,中国钢铁行业每年的成本支出将增加约900亿元,而2009年中国钢铁全行业的利润也只有690亿元。这无疑是一个近似于失败的困局,那么国内钢企是否能在这种外部环境的倒逼下杀出一条血路呢?
工信部自去年4月开始起草的推动国内钢企联合重组的指导意见至今仍未出炉,各种利益间的平衡难度之大可见一斑。如果仍是太平日子,如金融危机之前那样,国内钢厂的利润率能够维持在10%甚至更高水平,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推动钢企联合重组都不是一件易事。而如今,在三大矿山的“逼宫”下,国内钢厂的利润率已经不如2.25%的银行利率,国内钢企的生态环境可谓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辩证法告诉我们,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穷则变、变则通,此时推动国内钢企的联合重组,无论是市场、政府,还是舆论方面,阻力都会小一些。因为冷冰冰的事实已摆在面前,要么一起死,要么抱团生。
同样,铁矿石从长协走向现货,无疑对国内大型钢厂不利,因为大钢厂保持对小钢厂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拿矿成本低。通常,大钢企依赖于政策倾斜能够拿到便宜的长协矿,小钢厂只能去现货市场购买昂贵现货矿,二者之间的价差有时甚至翻倍。正是基于这种成本上的优势,大钢企不用在技术创新、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做出积极改进也能在市场竞争中存活。因此,这种对国内大钢企渐趋不利的铁矿石供给环境,或许可以唤醒其忧患意识,让其更注重产品、管理以及服务的升级,掌握核心竞争力。
通常,企业界将投行称为“门口的野蛮人”,而对于国内钢企,三大矿山也完全承受得起这个雅号。野蛮人的生存法则就是只会在实力面前止步,在我国对进口矿依存度高达70%(2009年)的情况下,在海外权益矿以及国产矿、废钢存量尚不能形成有效支撑的情况下,国内钢企的“手筋”之举惟有让自己变得更强,无论是自我革新,还是联合重组,这也是在越发严峻的国内钢铁业生态环境中我们看到的积极意义所在。
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