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如何破局“反倾销”
6月22日下午,“欧盟瓷砖反倾销调查案情分析及应对策略座谈会”在佛山中国陶瓷城举行,宏陶、博德精工、金意陶、新明珠、东鹏、雅士高夫、金舵、将军等企业代表以及中国陶瓷产业信息中心主任张永农、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中国陶瓷反倾销基金会高级代表黄坚等协会领导齐聚佛山商讨应对策略。
早在三天前,欧盟对中国瓷砖发起的“史上最大反倾销调查”正式立案,涉案企业纷纷抱团表示将积极应诉。然而,在规定时限15天内中国陶瓷企业真能准备好应诉所需的各项资料吗?陶瓷业界的积极应诉能否应对欧盟的“刁难”?
一场狂风暴雨已经到来,其所牵涉的或许不仅仅是以出口为主的陶瓷企业,出口品牌背后所依托的日渐强大的“中国制造”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反倾销背后,是中国制造的无奈
早在今年5月底,欧盟国内产业已向欧盟委员会提交对华陶瓷反倾销立案申请,当时,听到风声的中国陶瓷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应诉事宜。尽管如此,6月19日的正式立案,还是给行业带来了一股冲击波,笼罩在反倾销阴影下的企业人心惶惶,抱团应诉成了他们的唯一选择。
然而,梳理近十年来中国陶瓷的贸易发展史,不难看出这已是继印度、巴基斯坦、韩国、泰国以后,中国陶瓷十年内遭遇的第六次反倾销调查,一次又一次的败诉显然没有让中国陶瓷行业获得相关经验,除了一再的强调将“积极应诉”外,整个业界在遭遇欧盟国际贸易壁垒的时候还是一如既往的无计可施。
没有“道理”的调查
据了解,单纯从产品价格上分析,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瓷砖价格确实比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瓷砖低一大截。但即便没有中国陶瓷,近年来欧盟瓷砖生产成本与欧盟汇率、银行税率的上升也让他们的经营状况堪忧。另外,有数据表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瓷砖增幅只有1%,同时欧盟本地企业瓷砖销售量却下降40%以上,对比可知欧盟陶瓷产业的损害并非中国陶瓷的增长所造成。
为此,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马赛克专委会会长黄芯红、广东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环,以及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等协会领导在接受采访之时均为中国陶瓷企业遭受此次反倾销调查而喊冤叫屈。
“此次反倾销的主要原因在于欧盟而不在于中国的陶瓷企业。金融危机后,欧盟各国经济动荡促使其对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开刀,以达到保护本土产业的目的。”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马赛克专委会会长黄芯红一言道破了这场没有“道理”的调查背后的深层原因。
没有“赢家”的申诉
从相关部门获悉,本次反倾销案的金额超过3亿美元,涉案企业几乎涵盖国内所有知名陶瓷企业,其中大部分来自佛山陶企,共有近250家之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表示,他目前不方便透露有哪些企业涉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行业协会已经发挥起组织的作用,佛山的涉案企业都在积极准备当中。
对此,自称企业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跟这次事件并没有什么牵扯”的欧神诺陶瓷董事长鲍杰军指出,涉案企业积极应诉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对那些出口量很大的企业来说,能不能提出证据证明自己的产品未造成对方的损害是一个关键,而这又恰恰不是一天两天能准备好的,各种资料、财务报表、成本结构,这些材料要在短时间内收集起来,还要切实产生效果,难度很大,“这种时候我们不能盲目应诉”鲍杰军表示。
鲍董所言的主要是企业应诉所面临的困难,但退一步说,假设企业有能力在限定时间内做好应诉的准备,最终获得较低的反倾销税率,也不能说这场仗就胜利了。
反倾销的实际效果是一种制裁。首先,凡遭到国外反倾销的产品,最直接的损失是导致投诉国的出口急剧下降,甚至丢掉该国市场;其次,凡遭到反倾销的产品,都容易引起各国的连锁反倾销,有面临着丧失全部海外市场的危险;再者,凡经常遭到反倾销指控的国家,其出口的产品会更加容易遭到国外的反倾销,随之有可能造成出口的全面萎缩。
没有“止境”的挣扎
欧盟对中国陶瓷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