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十二五”着重避免同质化 重探升级之路
如何让建材 行业在“十二五”期间摆脱同质化恶性竞争的魔咒,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有关政策制定部门正为此深思。
6月中旬,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 工业司协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以下简称建材规划院)、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及各地行业协会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研讨会,为发展找出路。
初步得出的发展思路是:推动“十二五”建材行业结构调整,重点在于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品种和质量调整,需要从发展建材加工制品方面着手进行。
“建材行业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惟一出路是建筑工业化的实现,否则一切免谈。”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主要制定单位建材规划院院长刘长发指出。
同质化现状
建材行业有着极端的两面。一面是光鲜的成绩:各主要行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接近世界领先水准,产业技术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水泥新型干法比重超过70%,浮法玻璃比重超过80%,建材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递减超过5%;一面却是恶性竞争:生产技术、发展方式和产品方面趋同化严重,某种产品、技术引进或问世,很快就会被复制,一旦供大于求,价格战便拉开恶性竞争之幕,致使出现“在效率提高的情况下,行业效益提高不明显”的怪现状。
更令人担心的是建材行业各领域一直未走出以原材料生产为主的发展阶段,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业内人士评价,不少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低,事关行业发展共性、前瞻性、基础性的关键技术问题缺少有效解决机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较弱,国际竞争力不强。
“总体而言,尚处在原材料产品产能过剩,而许多市场需求未能得满足的尴尬阶段。”刘长发说。
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形势更为严峻,资源获取成本、劳动力成本正不断上升,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烧结墙体材料等基础原材料难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在主要建材产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竞争无疑更加激烈。
扭转这种局面,出路在哪里?
据接近工信部的一位人士介绍,在前述研讨会上,有关部门对于“十二五”建材工业总体发展思路已有了一些方向,即产业升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由原材料制造业为主向加工制品业为主转变,由“两高一资”产业向“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变,由资本驱动型产业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变。
其中,加工制品业的发展以建筑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发展建筑结构构件、多功能建筑墙体、建筑门窗及屋面系统等产品,以实现建材企业由原材料供应商向工程问题系统解决方案 商转变。
“十二五”期间也将淘汰能耗高、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并对现有节能、环保不达标的生产线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提高能效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
产业升级突破口
产业升级是“十二五”的突破难点。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就很难被市场接纳应用,但它属于产业升级的产品序列。”建材规划院副院长曾令荣指出。
今年3月,建材规划院曾赴日本专门考察建筑工业化发展动态,曾令荣表示“触动很大”。在日本,建筑所需求的梁、柱、板及门窗、卫生间、厨房、楼梯等部品系统均已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和现场装配的作业流程。日本大型住宅企业均设有建筑预制件工厂及相关研究机构。
此外,还有一批集成部品供应商为其服务,如如生产铝合金门窗的日本YKKAP株式会社,向AGC玻璃公司等企业订购玻璃产品后,在工厂集成门窗产品然后供给施工方使用;电路系统等产品则由松下电工等企业 。
日本住宅工业化的模式推动了建材行业的升级。曾令荣认为这条路也是中国建材行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途径。
“十二五”期间,建材行业确定的主攻方向便是推动住宅工业化发展,这在规划思路中已明确提出。建材企业也必须适应从被动发展到主动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包括主动发展加工制品业。
“如果没有建筑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建材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无法完成。”曾令荣说。
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