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材价格

谁来为传统的“中国漆器”正名?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3-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传统漆器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其核心材料是取自漆树的天然漆,国人称之为“大漆”,和现今流行的“化学漆”有天壤之别。实际上,“漆”所指本就是大漆,而化学漆仅为“涂料”,与“漆”本无干系。而今,化学涂料已经头顶“漆”字,遮盖了大漆本来的面目。比如,一说到“漆碗”,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刷涂过化学涂料的碗,担心危害健康而不会用作餐具。其实,天然漆器绝对是无毒无害的绿色环保用具,具有防腐、防潮、轻便、色泽沉着优雅等优点,是彩陶、青铜时代之后,三国两晋南北朝青瓷兴起之前社会日用品中的宠儿。之后,漆器走上了重装饰的小众时代,服务于文人、贵族以及宗教。只是到了近现代,科技、产业升级之后,文化出现了断层,塑料制品大量兴起,漆器的国内市场全面萎缩。新中国成立后,漆器主要用于外销,但上世纪80年代的外贸危机,使最后的外销之路也被断绝。而今,在寻常百姓的生活中,真正的漆器已经很难寻觅。倒是有很多似乎意图追寻大漆历史记忆的商家,用了“腰果漆”等无端沾染“漆”字的化学涂料来大批量制作所谓“漆器”投入市场。更有甚者,大量充斥当下市场的所谓“雕漆”制品,直接用树脂灌浆压制成型,在所有要素上远离了漆器的本质,损毁了漆器的声誉。

    当下,真正的漆器工艺只保存于少数的老艺人与高等教育体系中。依赖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扶持,老艺人的传承有了一定的保障。笔者刚去福州做过考察,访问了郑修钤老先生。郑先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年事已高,两度中风后听力大为下降,行动也不如从前便利。他对国家的非遗保护政策赞不绝口,有了政府的补贴政策,带徒弟有了保障;有了医疗保障,晚年生活少了很多后顾之忧,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技艺传承上。本来,今年“文化遗产日”举办的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邀请他到现场作技艺表演,但他已力不从心,只送了作品参展。还有薛生金,前年清明节我曾去山西平遥娃留村拜访过他,谈了很多关于原平遥漆器厂的话题。薛生金带自己的小儿子作徒弟,还有几个年轻学徒。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平遥漆艺产业中的学徒制比较盛行,学徒一般要付学费,通常学习两三年,稍微掌握了一些技能后就会出去自立门户,这样的学徒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徒弟。还有北京的殷秀云,在一个长期合作的民营雕漆厂里带了两个中年女徒弟,因为徒弟是村里的农民,在厂里算是计件工人,时常还要忙于农事,技艺进步比较缓慢。提起带徒弟,殷先生一脸愁容,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无论文化高低,都愿意去公司打工,不会甘于这样又苦又累的工作。”可见,老艺人的传承之路也是步履艰难。

    高等教育中的漆艺专业和漆艺课程在另一种体制内担负着培养漆艺专业人才的任务。总体上是以漆画做主导,化学漆遮遮掩掩混于其中。因为大漆的代用品普遍具有节省成本、节约人力的特点,高校体制中的漆艺无需承担过多的生产压力,对平面表现效果的追求更多一些,或表现为对油彩、水墨等效果的追求。很多优秀的漆艺家毕生都在追求“漆”的语言。简言之,“漆”的语言倾向于沉稳的暗褐色调,有爱之,有弃之。总之,一切还尚处于探索中。笔者认为,中国漆艺的发展之路应该回归对大漆的热爱以及对“器”的追求。很多中国的艺术家已经在,或者一直在此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我们愿意期待中国漆器的再度辉煌。


来源:新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