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塑料建材

贵州塑料企业聚首谋出路 摆脱发展瓶颈

  • 来源:互联网
  • |
  • 2014-12-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贵州塑料加工业得到很大发展,但是仍然没有摆脱“散、乱、小”的发展瓶颈。“有产能无订单、大企业竞争不过小企业、规模小机会少”是贵州塑料加工企业的普遍现状。尽管塑料行业有关人士认为贵州塑料年产值可达百亿元,但目前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如何才能扩大市场占有率?如何做强做大?
  
  18日下午,来自全省各地的58家塑料企业老总与有关政府部门官员聚会贵阳,参加贵州塑料工业协会举行的第三届会员大会,为贵州塑料企业发展寻求出路。
  
  许多塑料企业生产半年休息半年
  
  据了解,贵州塑料加工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全省塑料企业数量近200家,塑料产品涉及管业、农地膜、包装和日常生活制品等,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其中注册资金最高的仅3000万元,具备10000吨生产能力的塑料企业也仅有10余家。根据塑料工业协会的统计,目前贵州塑料市场需求量大约在35万吨左右,而目前全省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可达到每年50万吨以上,由此看来,贵州塑料企业不仅可以满足本省塑料市场的需求,同时还有向国内市场供应塑料制品的能力。然而,贵州塑料加工业的现状却是,不仅不能抢占国内塑料市场,就连省内塑料市场占有率也不足50%。
  
  现状一:有产能没订单。
  
  “许多塑料企业开机生产半年,停机休息半年。”贵州塑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光远告诉记者,贵州塑料企业生产能力虽然不大,但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却都不能满负荷进行生产,尽管产品质量敢于国内甚至国内大中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媲美,但接到的订单却寥寥无几。
  
  现状二:大企业竞争不过小企业。
  
  安顺市汇通塑胶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冉纪星则感叹:“大企业竞争不过小企业。”冉纪星介绍,在塑料零售市场,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30%。虽然塑料不算什么高科技产品,但是贵州许多小塑料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达到国家标准,其“偷偷摸摸”进入市场之后,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因此,贵州塑料加工业市场急需进行规范。
  
  现状三:规模小,机会少。
  
  “注册资金要5000万,要是中国名牌产品,有关单位在对塑料产品进行招标过程中,设置较高‘门槛’,对于起步较晚的贵州塑料企业来说,毫无例外被拒之门外,贵州塑料企业创办时普遍规模较小,注册资金不高,而且没有赶上参与评选‘名优产品’的机会,连市场都不能进入,如何参与竞争。”贵州勇鑫塑管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建庆说。
  
  贵州塑料业出路在哪里?
  
  据悉,贵州塑料加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起步,起步之初以国有企业为主。2005年以后,民营塑料加工业发展迅猛,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占到全省塑料行业的80%以上,成为贵州塑料工业生产的主力军。目前,具备2000吨年生产能力的企业约25家,5000吨年生产能力的企业约15家,具备10000吨年生产能力的企业约有10家。其中5000吨至10000吨以上生产能力的企业主要生产塑料管材。业内人士认为,塑料企业要想做强作大,首先要扩大市场占有率。
  
  出路一规范市场,提高科技含量。
  
  张光远认为,由于缺少行业领头羊和方向标,贵州塑料企业长期以来处于盲目发展状态,缺乏必要的行业规范,缺乏设备技术更新指导,同时企业缺少与政府沟通的平台,没有摆脱“散、乱、小”的现状,“贵州塑料加工业要发展,必须首先进行规范,搭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的交流沟通平台,同时企业间应该团结协作,‘抱拳’参与市场竞争。”张光远说。
  
  谢建庆认为,根据目前塑料行业的规则,塑料企业的市场限制在“一千公里范围内”,超过这个范围的话,塑料产品便“无利可图”,因此,贵州塑料企业应盯紧眼前市场,应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企业能够抵御风险并健康发展。
  
  出路二,地方政府政策倾斜。
  
  “在其它很多省份,政府招标实行‘本省能消化的产品就地消化’,扶持地方企业的发展。”来自中国塑料之乡浙江的谢建庆说,贵州塑料加工业能否做强做大与地方政府政策有很大关系。谢建庆分析说,贵州多数企业生产的塑料产品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但有关单位在进行塑料产品招标时,常以注册资金多少及“名优产品”等条件来设置准入“门槛”,这就让起步较晚的贵州塑料企业失去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若能向本土企业倾斜的话,贵州塑料加工业能创造的产值将远不止55个亿,甚至可以百亿元来计算。”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