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闲置土地之后不能被闲置的问题
最近,本报独家披露了1457宗闲置土地“黑名单”,引发强烈反响。一些地方政府作出了积极响应,一些“涉案”企业也已作出积极表态。与此同时,许多媒体同行,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使得土地闲置问题一时间成为社会热点。
土地闲置问题,由来已久。在这个问题上,集结了当前土地市场中的种种沉疴。正因为许多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政府与开发商之间往往成为利益共同体,方使得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被复杂化。因此,尽管既有监管政策十分清晰,但在不少地方消极监管的态度支配之下,很多闲置地块在晒了多年太阳之后,依旧“逍遥法外”。
1457宗闲置土地“黑名单”的曝光,让许多人进一步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所在。很明显,不论是所谓的政府性原因,还是开发商的原因,有一个现实都是必须格外得到重视的,即在中国土地资源稀缺的背景下,应当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而处理好闲置土地问题,也是有效增加土地供给的一个重要条件。
我们一再说过,1457宗闲置土地绝不是当下中国所有闲置土地的完全版本,以“沧海一粟”来形容或许有些夸张,但真实的土地闲置数据远远大于1457这个数字,也是一个事实。承认这一事实背后问题的严重性,当与“动真格”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相结合起来。包括对一些行政官员的问责,以及对一些开发商“囤地”行为的依法处理,均是必需的手段。
其实,在当前的中国楼市中,乱象甚多,土地闲置问题只是其中一项而已,大量的房屋空置则是受人关注的另一现象。围绕着房屋空置问题,虽然主流的意见是明确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声音。如住建部一位官员最近放言,称“空置率跟高房价没有直接关系”,这一观点,似有着误导舆论之嫌。
住房空置率是指某一时刻空置房屋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的比率。当前的房屋空置率究竟有多高,统计部门并没有明确的数据。或许确实如统计部门所称,“要清楚计算出来很难”。不过,央视此前则发布过一个颇有影响的调查数据,该调查根据中国660个城市有高达6540万套住宅电表连续6个月读数为零,认为全国有高达6540万套的空置房。尽管6540万套空置房这一数据未必完全准确,但是它指出了一个事实:楼市中房屋空置率确实畸高。
有观点认为,房屋存在一定比例的空置现象也是合理的。对此观点,我们并非完全不认同。在我们看来,包括一些由于个人原因而暂时性的空置,以及新建楼盘保留的一定的库存储备,都可归入合理空置的范畴。但是,要指出的是,在中国楼市中,在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投资(机)性购房狂潮下,空置房主要还是“炒楼”风作用下的结果。
众所周知,各地房价长期居高不下,跟楼市的投机风潮密切相关。在资本追逐利益的本能驱动下,房地产主要应是消费属性的律条被抛弃,其资产属性却被资本力量刻意凸显,楼市泡沫因此大大膨胀。大量空置房的出现,大量公寓房长期处于黑灯瞎火状态,正是楼市恶炒之风的重要“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还说“空置率跟高房价没有直接关系”,则显然是一个苍白的论调,没有什么说服力。
我们一直认为,除了一些特殊的情况,多数空置是不合理的,是投资、投机属性的反映。而投机的恶果,已经让中国楼市饱受其害。资产投机浪潮的高涨,只能成就房地产业虚假的繁荣。今年4月启动的楼市严厉新政,一个重要落点也就在抑制投机性需求上。这意味着,中国楼市还是必须强调房地产的消费属性,而其资产属性必须被有限化,严格限定数量,严控投机属性,充分锁定投资、投机的想象空间。
在某种意义上,在土地“晒太阳”现象得到更多的重视之后,房屋空置率畸高是另一个不能被“闲置”的问题。清理闲置土地,其意义在于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并能增加有效供给,而降低房屋空置率,则是从抑制不合理需求出发,两者出发点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有助于实现楼市供求的平衡。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