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0城卖地金额环比降逾六成,疫情过后房企或迎拿地新机会
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全国土地市场供求下行,成交量同比缩水近半。
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1月全国300城市土地市场报告》显示,1月份全国300城土地市场供应量环比下滑,宅地供应随之下降,各线城市供求两端同环比均降。整成交量环比均降逾七成,收金总额降逾六成。
那么,未来土场市场将会呈现何种走势?中指控股CEO、中国指数研究院院长黄瑜在2月3日举行的电话会议中表示相对乐观:“对未来的预判上,需要相对调高一点预期。从企业端来说,实际上过去已经面对了比较严控的政策环境,未来不会更差了,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结束,应该是相对偏好的状态。”
二线城市成卖地“主力”
中指院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土地出让金2638亿元,环比降低65%,同比下降23%;300城平均成交价则同比上涨46%、溢价率上升3个百分点。
中指研究院土地出让金TOP20排行榜显示,杭州市1月份揽金333亿居首,远远甩开第二名北京(232亿元)和上海(159.4亿元)。以杭州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成为榜单“主力”,共有13个城市上榜,而一线城市中的深圳未上榜。
从供求环比数据来看,各线城市均出现“双降”,特别是三四线城市降幅最大。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供应量与成交量环比分别下跌近六成和七成,出让金总额同环比均缩水;二线城市供应量环经下滑超六成,成交环比量跌价涨;而三四线城市供应量下滑七成,收金缩水亦超过七成,溢价率却环比微升6%。
1月份宅地总价前三分别出自广州、南通、北京,其中广州荔湾区宅地收金82亿元,北京则包揽了全国宅地单价榜前4席,楼面价最高达到70070元/平方米。
中指研究院研发中心土地云事业部研究总监蒋云峰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土地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危机,但是长远来看,开发商最关注的仍然是土地市场,对于开发商来说,错误的土地投资,特别是拿到过高地价的‘地王’才是最大的风险。”
疫情将短暂影响土地投资
2月3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100城居住用地成交报告》显示,从土地市场的周期角度看,2019年百城居住用地交易市场正逐渐走出2018年的降温通道,有微小复苏的可能。但因为1月份疫情影响,相关逻辑、分析和判断需要做调整。
从目前来看,全国各地“停售令”和“停工令”会导致房企资金面压力增大,土地投资、交易和开工等会明显受到影响。易居地产研究院认为,土地市场是否有调整,关键看2020年第一季度的疫情控制情况和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房企的销售情况和投资意愿。
从具体城市来看,2020年1月,武汉和苏州居住用地供应规模较大,分别为358万平方米和189万平方米。受疫情影响,武汉此次预计管控时间将长于全国其他城市,所以土地市场面临的冲击也会更大。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认为:“2020年第一季度,居住用地交易市场会比较冷清。而第二季度是否回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企的资金状况。若是资金状况没有明显改善,那么居住用地交易市场的回暖会明显滞后于住宅销售市场。”
疫情过后或有大机遇
据易居地产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0年1月份全国100个城市中,至少有45个城市有明确供地计划,即有土地公开挂牌等情况,此类城市后续需要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对土地市场的冲击。
从城市结构上看,二线城市的供地规模较大,占比也比较高。比如在统计的32个二线城市中,有19个城市有明确的供地计划。而部分三四线城市因为1月份的重心在于刺激“返乡置业”需求,所以土地供应节奏较慢、规模也不大,但土地市场的负面效应会在2月份暴露出来。
中指研究院研发中心总经理白彦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二线城市,甚至重点的二线城市,包括当前受疫情影响的城市,未来的机会也仍然存在。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资金较宽裕的企业,抗周期的能力是比较强的,建议这些企业在当下可以适当地积极一点。”
蒋云峰也同样表示,“预计此轮疫情结束后,部分地方政府将加快推进力度,为开发商形成新的拿地机会。在新的形势下,仍然要聚焦于一线和二线有潜力的大中城市,并结合产品的能力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的地块,相信在此次疫情后,市场会产生大的机遇。”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