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金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个有机的统一体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3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更是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一个巨大优势。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明确指出:“‘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华民族共同体,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统一性。

一、历史之维:各民族共同开拓守护广袤的疆域,创造悠久的历史

当今中国疆域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完成的,这有赖于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每个民族。任何民族的形成、发展以及同其他民族间的交流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空间。我国东面靠海,西面有诸如喜马拉雅山等天然屏障,民族间的内向交流频繁。历史上,既有中央政府在边疆设置管理机构以实现统合,也有中原及边疆各民族之间的民间经贸往来及文化交流,特别是汉民屯边、边民内迁等大规模或小规模的民族迁徙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在民族的空间分布上,既有聚居性,又有杂居性。例如:汉族主体部分聚居在东部,但也有部分分布于边疆;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是分布广。民族间的流动、迁徙,自古至今都广泛地存在。可以说,各民族都为国家广袤疆域的开拓、守护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此外,从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上看,各民族均是历史的参与者、书写者和见证者。吕思勉曾有云:“一国之民族,不宜过杂,亦不宜过纯。过杂则统理为难,过纯则改进不易。惟我中华,合极错杂之族以成国。”当前国家内部人民构成的多元性,以及中华民族能够合诸民族以成一体均有其历史渊源。古代中国,尽管经历了政权更迭、战乱分和,但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坚持大一统思想,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上层政权波动,下层的社会传统和民间交往交流交融却始终如一,毫不动摇。历朝历代的治世亦或乱世,均深刻地影响着每个民族的发展和民族间的关系。历史上的巅峰,无不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概莫能外。中华民族历久日大,也是各民族共同参与以及民族间频繁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一部中华民族的扩展史,也是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历史,各名族组合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共享历史叙事与集体记忆。

二、文化之维: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培育中华民族之特性与精神

文化由民族创造出来,民族又由文化融凝到一起。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广袤,内部天然地形成三个阶梯,地理、气候条件等是多样的。在这种差异性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各民族的人文发展也呈现出异质景观。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不断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推动文明的共同进步,中华文化也逐渐形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关键原因在于其兼收并蓄和包容开放,它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单一的、封闭的文化一旦面临外部文化的强势冲击时,就显示出脆弱性。显然,文化多样性对于促进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性。中华民族之所以绵延久远,中华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根源之一也在于其内部的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源泉和构成是多样的,各民族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多样基因以供选择,实现质的飞跃。因此,中华文化呈现出了异彩纷呈和博大精深。可以说,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贡献了集体智慧。此外,各种异质性的文化均能和谐共存共生的同时,还逐步发展出能够被各民族广泛接受的共同文化价值体系,这些文化价值体系又起到了凝聚、整合、团结各民族的作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也形成了自己的特性和精神。历史学家钱穆曾谈及中华民族之特性,一曰坚韧性,二曰容和性。坚韧性表现在中华民族虽历经千锤百炼,但依旧能够凝聚团结起来,显示出强大的耐受力。例如:近代中国面临亡国的危机时,各族儿女齐心协力团结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涌现出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容和性表现在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化合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例如:不论各民族文化差异如何,都能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园中共同生存与发展,中华民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并且拥有了悠久的历史。除了这些特性之外,中华民族还有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精神,这些也是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融凝而成的。

三、国家之维: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动现代化发展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中,如何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如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如何实现现代化是核心议题。古代,各民族能够在中华大地共存,维护了大一统的格局和中华民族的整体性;近现代,中国要转型迈向现代国家,各民族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尤其是近代,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强迫中国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饱受屈辱与磨难。此时,各民族的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空前团结一致,参加到革命中,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在抗战中,各民族都涌现了爱国英雄,在艰苦的条件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坚定地守卫祖国,维护民族团结。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每一个民族贡献的力量,离不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添砖加瓦。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富强、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进步等成为各族儿女的共同心声和愿望。实现这一愿望的关键,在于现代化。现代化内涵甚广,包括人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民族的现代化以及国家的现代化等。改革开放为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自此,现代化进程加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实现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繁荣兴盛,各族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奋斗。也恰恰是在这一时期,市场经济活力迸发,城市化进程加快,各民族的跨区域人口流动频繁,尤其是大量少数民族从西部流向东部地区,共同利益和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强。各民族在推动现代化、共享现代化成果的同时,结成了一个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各民族对这个利益共同体认知,并非仅仅局限在经济方面,更重要的是国家不断现代化、不断强盛,在国际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使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大大提升,各民族都深觉同国家命运、国家安全以及国家利益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家带给各族儿女安全感、幸福感,各族儿女对国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维度是多元的,以上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渊源、文化发展、现代国家建构等方面看,还是从经济生产、社会建设、民族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看,各民族都已结成一个内容广泛的、联系密切的共同体。可以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有历史的,有温度的,这个共同体并非机械式的“马赛克”拼凑,而是由各民族在互动交往中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守护的。各民族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性的同时共性因子不断增多,共同推动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各民族作为部分,系统地、紧密地、互嵌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正是由于这种有机性的结构,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不是单纯地局限在部分之和,而是被赋予了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具有较强的主动性、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既维护了整体的生命力,又促进了每个组成部分,即每个民族的长足发展。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近了一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以更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更大,均需依靠各民族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