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华:贫困村走上“幸福路”
新华社郑州12月17日电(记者何娟、韩朝阳)村里泥路交错,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儿女不尽赡养义务,老人独居危房;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贫困户多……这是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委政法委政治部副主任张联合两年前到蔡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面临的挑战。
蔡庄村是县委政法委分包的贫困村。“来了我得摸清村里情况”,张联合2017年5月到任后,忍着膝关节骨刺手术后的疼痛,每天穿行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吃了不少闭门羹后,终于把蔡庄的家底摸清了。
张联合说,刚入村时,村里居住环境很糟糕,只有一条泥路,没有路灯,村民晚上出行都得拿着手电,十分不便。“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他和驻村工作队的同事把解决村里“行路难”当成了第一要事。
为解决修路资金,张联合积极向县扶贫办申请,先后投入195万元,实现全村小街小巷“户户通”。驻村以来,全村共整修道路3.2公里,新修下水道2125米,新装太阳能路灯82盏。“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下雨天出门也不愁。”村民马翠红说。
村民出行环境的改善让驻村工作队松了一口气,可如何让村民脱贫、过上好日子依然让张联合夜不能寐。蔡庄共有494户,1863人。由于村里缺乏产业,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和种地维持生活,贫困人口较多,达到129户524人。
张联合看到村头有一片坑塘,便动起了脑子,“有些坑塘夏天积水,被村民当成垃圾坑,既浪费集体资源,又污染环境。”张联合多方奔走筹措资金,2017年12月在坑塘上建起了一座600平方米的村级光伏发电站。“截至今年9月,这个发电站已经给村集体增加了45584元收入。”
张联合把发电站每一笔收益都记得很详细。除了帮扶村里的老弱病残人员和无劳动力家庭,其他收入则用于公共设施的维护和公益事业的发展。“我们不养懒汉,年纪大点的贫困户可以在村里做保洁,每月领取350元的工资。”
为了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张联合和驻村工作队员蔡光宇在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为双汇、伊利等企业制作超市货架,让贫困户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蔡庄还和周边址坊镇、逍遥镇、奉母镇的企业形成扶贫“共同体”。在离蔡庄7公里远的中通快递豫南分拨中心,有十几名工人是从蔡庄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快递分拣、包装扫描、客服等工作。
该中心工作人员李文涛说,企业会优先保障周边村庄贫困户就业,适当放宽年龄要求。“每月工资可以拿到3000多元,双十一还有奖金。”从事快递分拣工作的蔡艳辉说,“这里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小孩不至于成留守儿童。”
自政法委扶贫帮扶工作队入驻蔡庄以来,按照西华县“八个一批”脱贫路径,通过乡村保洁、外出打工、工厂就业、基地分红、提高低保标准、鼓励儿女赡养老人、小额贷款、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将村里的贫困户降到了2户4人。
如今,蔡庄因病还没有脱贫的两家,成了张联合的重点帮扶对象。
贫困户蔡军领前年因病去世,年迈的母亲患糖尿病,妻子离婚出走多年,撇下未成年的儿子蔡世豪辍学在家。于是,驻村两年多,张联合多了个干儿子。张联合帮助蔡世豪解决经济困难,重返校园。“世豪今年高中毕业,随亲戚到深圳打工去了,一个月挣4000多元,他家很快就能脱贫。”张联合说。
“明年还要加油干,完成全村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张联合盘算着扩大村里扶贫车间的规模,为更多村民创造增收机会,“绝不落下一个村民,让大家都能走上‘幸福路’。”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