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中年跳槽 无需大惊小怪!
跳槽是一个平淡无奇的话题,身边经常发生着。只是当在跳槽的前面冠以“中年人”、“40岁以上”、“不惑之年”这一类的定语时,总能撩拨起我们的好奇心,并迅速脑补着一个个幕后原因。被炒了?被挖了?跟老板闹翻了?诸如此类。
陶瓷企业说,中年人跳槽几乎不会给公司带来什么大的影响。可现实是,跳槽对中年人本身来说确属非常大的动作,要面临家庭、朋友、传统眼光等等压力。
这里暂且不管影响怎样,如果他们是经过理性思考,出于对自身价值、内在更快乐的追求而跳槽,我们不妨先为这一份勇气鼓掌叫好。
“家里人不太支持,
身边的朋友也很吃惊”
23日下午,来到王先生所在的公司,这是一家为陶企提供高品质釉用色料的年轻公司。见面后,他很热情的跟我们打招呼,并头头是道地聊起陶瓷行业的事与人。表面上看去,很难感受到他是刚从八竿子打不着的外行跨进来。
故事还要从去年说起。
2013年,王先生告别了工作十几年的A行业,他原本以为自己会从事这个行业一辈子。“以前没有转行的想法,直到去年有朋友开公司叫我过来,加上我工作那边遇到一些问题,感觉后面的空间比较小,就开始动摇了。”
王先生抿了一口茶,轻描淡写地说着。
只是,已经45周岁的他,在尴尬的年纪里做出外人看来很“任性”的选择,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十足的冒险”。自己有顾虑,“毕竟是朋友开的公司,有好处也有坏处。”家人也不太支持,既担心大家观念不同而产生冲突,也觉得跨行适应上有很大困难。
这种大跨界也让他身边的朋友吃了一惊。“他们觉得我一下子跨得太大,都怀疑我能不能做得来。”
家人的反对,朋友的不解,王先生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不惑之年选择跳槽,这在他看来是一次不可错过的机会,“树挪窝死,人挪窝活,总比在一个地方守到老强过百倍。”
周先生在陶企工作多年,他也和王先生一样,在不惑之年重新规划职业,这个月刚刚从一家陶企跳槽到另外一家,并直接担任高管。他的说法和王先生类似,刚开始贸然出来可能有点不适应,同时也可能是对以往的辉煌历史留恋,但是想通了、看透了,出来还是对的。“外面的风景可能会比以前好,没准自己可以去创造一番风景。”
好在传统的眼光对跳槽者的宽容度已经有所提高,王先生讲起以前,“80、90年代,那个时候人都追求差不多20岁干到60岁退休,对跳槽排斥性很大,周围人会觉得是好大的动作。”
他开始做家里人的思想工作,一连劝说了好几个星期;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最终,他获得了身边人的赞同。甚至A行业的朋友也打趣地说道,“你跳出这个苦海了”。
“中年人跳槽,
最大的代价是时间”
2013年的陶瓷行业已经处于不景气时期,但那个时候选择入行的王先生并没有将这个大环境考虑在内,他正被朋友描绘的大饼吸引。“原来叫我来的时候,朋友说是投资其他东西,说得很诱人,我就是看中那个才过来的。”他端起茶杯,边喝边玩笑似的说着,“没想到过这边来是卖色料,把我‘骗’来了,现在有点后悔。”
真话总爱以玩笑的形式出现,此刻的他,想必有些五味杂陈。他告诉我们,他还清楚地记得去年对这份新工作的想象,“我把它看成了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为了这个机会,他跳进了一个全陌生的领域。
每一个选择都伴随着一定的代价。周先生很洒脱,“出来了就不要再考虑,就像牛奶洒出去了就不要再去后悔一样,也没什么可后悔的,以前我们所有的辉煌都是过程而已。看开就没有问题了。”
只是,王先生没有周先生那么有魄力,或者说幸运。他有时会驻足回首,衡量得失,为中年跳槽这个选择,他觉得自己付出的最大代价是时间。“年纪渐大,有精力拼搏的时间越来越少,选择不好的话时间上会觉得非常可惜。”王先生说,倘若做的不如意,不能发挥他更大的价值,他会在慎重考虑后跳走,还是那句“人挪活,跳一跳一些机会就出来了,你不跳可能就看不到这样的机会。”
现实与想象在王先生身上没有重合,但他也有了意外的收获。“随着接触的东西更多,认识更多领域的人,视野也更开阔了。” 除此之外,中年人的劣势也转变成了优势,周先生说话总是潇洒利落,“在一个新的岗位上,中年人要保持空杯心态,结合自己现在公司的一些优势,再把以前的有效经验带进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重新再做回自己的格局。”
王先生也在新岗位上运用着自己曾在A行业积累的经验,“现在公司也要发货,还有行政管理这些,就是以前的很多知识其实都用得上。”
“跳槽,
还是先让自己成为有能力的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