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
【灯饰网】在固态照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球公共照明市场将发生一场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政府更重视为市民 更加健康、舒适、安全及符合绿色节能规定的环境。例如欧盟的主要大城市计划在2015年以前降低能耗30%;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已经发布了替换低光效光源的计划。为满足健康、舒适、安全、节能的需求,在这场变革中不但传统照明光源本身会被替换为节能的固态照明光源,在户外公共照明控制与管理方面也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变革。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正是变革的产物,符合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宗旨。
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是一个集照明控制、数据采集、资产管理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管理系统。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对系统控制范围内的路灯进行自动开关、自动调光等监测活动,在管理节能上也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帮助用户在LED能耗的基础上,再节能40%,而单单依靠提高芯片效率来节能40%,则并非易事。
随着照明管理从传统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管理方式的转化,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能够真正为用户带来智能化、电子化的财产管理方式。从控制上,用户可以远程监控每一盏路灯;从维护上,可以一改过去现场巡查维护的方式,进行远程的故障监控,做到迅速定位、迅速响应;从资产管理上,可以协助用户清楚地掌控每一盏路灯的位置、维护、使用等情况;从能源消耗上,可以协助用户明确了解每一盏路灯的实时能耗情况。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能够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互动式的管理体验。
此外,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还具有高展示性。每个城市都需要自己的名片,LED路灯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城市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名片,并且可以作为智慧城市、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政府财产及市政管理能力。
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了能够对单个路灯进行控制的、满足城市级别规模路灯控制要求的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此系统主要由远程管理控制平台及控制采集现场两大部分组成。
远程管理控制平台包括了服务器、数据中心及用户界面,采用B/S架构设计,可以利用客户端计算机上的原生浏览器来访问本地或远程服务器上的数据。基于B/S架构的远程管理控制平台,只需将相关的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和网络应用层服务软件)和应用层软件部署在服务器上,便可以被所有在线用户访问。同时支持多平台应用,只需要任何一台有浏览器的电脑,就可以进入服务器的登陆界面,使用方便。远程管理控制平台还具备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防入侵检测功能,并且 数据加密、系统热备份功能,保证了系统内数据的安全性;同时 灵活的第三方接口,可与其它系统无缝连接,保证了系统的开放性。
远程管理控制平台的用户操作界面还结合了GIS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为用户 直观的全新使用体验。在可适用于城市级别照明控制的LED路灯智能照明管理系统中,照明设施分散且遍布全城,其运行管理工作常与地理位置有关。地理信息系统的引入,可以更加直观的对所管辖的路灯进行管理。用户只需要在地图页面上,选择需要管理的路灯,就可以对路灯进行控制、故障监控,而且路灯的状态及故障也可以准实时的在地图上反映出来,达到所见即所得的管理体验。
控制采集现场包括了网关以及单灯控制器,采用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及软件平台设计,可 灵活的裁剪配置,为用户 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控制采集现场还 了软硬件升级能力,可与用户的需求共同成长。
同时,由于现有市场上的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互不兼容,产品不能互换,用户一旦选择某一厂家的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就必须一直使用该厂家的软硬件产品。这种现状使得用户在考虑采用LED路灯智能照明系统时顾虑重重,直接导致了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市场的活力,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在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之初就设定了开放性的标准协议接口,即将LED路灯智能照明管理系统中远程管理控制平台及控制采集现场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标准化,以促进智能化户外照明控制系统向模块化的、标准化的、可替换的、适用范围广的方向发展。
该标准为控制/采集现场与远程管理系统软硬件的互换性和互操作性奠定了技术基础。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通信报文格式、协议内容、通信流程、操作流程,在保证可实现、合理性的基础上,保留了标准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凡遵守该标准协议的控制系统中的硬件控制器可以互换;凡遵守该标准协议的软件服务器可以互换。目前,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完成了联盟标准CSA018“LED公共照明智能系统接口应用层通信协议”标准第一版的编制。
标准协议的推广使用,为管理系统中原件的替换 了可能,将使用户拥有更灵活的选择空间。标准化、模块化、相互兼容是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发展的趋势。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遵循这一指导原则,在现有研发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的功能与性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节能效果,更好的管理体验。同时将继续推动标准化的进程,为系统级的兼容与互换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