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前沿

人在网络文化中主体性的提高

  • 来源:互联网
  • |
  • 2014-12-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正如网络文化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的存在一样,人在网络文化中的主体性也 处于一种双重的境地。于是,有些人认为,网络文化尽管非常迷人,但它毕竟 是建立在网络和文化技术的基础之上,不可避免地带有技术化的烙印。或许是 受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面对网络社会中人们独特的文化境遇,他们认为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人的活动,人与环境的关系都具有虚拟性,主体性已经被完 全消解了。而另有些人则认为,人的主体性在网络文化背景下不仅没有消解,相反却获得了“全面发展”,超越了现实世俗生活限制的网络文化生活是一个真正理想的自由王国。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已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就人的主体性问题作过有益探讨,但要指出,前马克思哲学对人的主体性一般只是片 面地作客观主义或主观主义的理解,而马克思哲学正是在克服旧哲学的片面性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是从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实践与认识、自由与必 然的关系中理解人及其活动的,从而达到对人、人的主体性的合理理解。作为自觉能动的社会存在物,人总是力图使外部事物按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而成为客体,并使人在观念或理论和实践上按自己的方式同事物发生关系而再为主 体。人的主体性是人性中最集中地体现人的本质的部分,是人性之精华所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