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塑料建材

众声喧哗中,需要思想"坐标系"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众声喧哗中,需要思想“坐标系”

  由人民日报社和解放日报社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昨天在上海举行。围绕“让评论与时代共生长——重大主题宣传的评论革新”这一主题,来自中央媒体、全国各省级党报、相关新媒体平台的代表共聚一堂,分享经验、激荡智慧、共谋良策。

  “对照新时代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守正创新、奋发有为,进一步促进党报评论融合发展、做大做强,让主流声音、主流价值的影响力版图越来越大”,成为此次论坛与会嘉宾广泛认同的答案。

  最重要的是“主旋律自信”

  提升评论质量,以思想优势赢得话语优势,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

  “全媒体时代,众声喧哗中需要有思想的‘坐标系’,乱云飞渡中需要有价值的‘主心骨’。”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首映在致辞时表示,对于党报评论来说,内容优势最根本的就是思想优势。无论渠道怎么改变、平台怎么拓展、形式怎么创新,党报评论都应该是“有思想力的评论”。

  解放日报历来注重言论引领,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标杆意义的评论作品。解放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芸说,党报评论要发出的声音,绝不是自娱自乐的声音,而是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喧嚣中,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通过自己的观察判断来拨云见雾,让“主流观点”讲出深度、讲出思想。

  “党报仍然握有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优质资源,这就是时政新闻和时政评论。”江西日报社副社长衷淑英认为,不管媒体形态、舆论格局怎样变,思想仍是媒体最重要的品质,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仍是社会刚需。

  用好手中的评论“金话筒”

  在全媒体时代,评论面临的形势有何异同?在巨大的舆论场中该如何定位自身?面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变化带来的挑战,党报评论如何更好占领舆论阵地,在观点竞逐中高出一筹?陕西日报社总编辑张连业抛出的这几个问题引发现场嘉宾的思考。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正处于从“相加”向“相融”加速奔跑的关键阶段。大家都认为,全国党报评论工作要主动适应变革,大力推动变革,以自我革命的勇毅担当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对于评论员队伍来说,就要以自我革命的姿态适应时代发展,用好手中的评论“金话筒”,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好评论。

  “说不出来”“说得不够”“传不到位”,是当前党报评论面临的突出问题。北京日报社总编辑伍义林认为,通过变革内容生产关系,立足“做精内容、做宽渠道、做强平台”,就能在融合化生存中觅得机遇。

  湖南日报社总编辑龚政文认为,党报评论要征服人心,一靠说理,拥有真理的力量;二靠表达,给人阅读的快感。为此,需要着力在“五度”上下功夫,即高度、深度、锐度、鲜度、温度。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认为,在进行外宣报道评论时,一定要面对一个现实,即两个舆论场之间存在一道无形的墙。两个舆论场各有不同的话语体系,我们自己说的话很难穿透这道墙。胡锡进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分享了自己的“穿墙”的方法:设置争论、注重受众的利益视角、表达我们的真实态度。

  观点生产者更要强“四力”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多一些发现创新,多一些真知灼见,多一些“一针见血”,多一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才能留住读者的注意力,真正做到深入人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从新闻教育角度建议,在学界和业界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更多契合点,打通学界和业界的藩篱,共同打造以党报主流媒体和高校新闻教育共同参与的新闻评论联动、联合、联盟机制,发挥评论队伍的整体力量。

  山西日报社副总编辑张巨霖认为,要坚持策划常态化、调研常态化、创新常态化,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评论。西藏日报副总编辑张晓明则认为,评论员队伍要发挥“脚板底下出力作”的优良传统,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多写出“沾泥土”“冒热气”“带酥油糌粑味”的新闻评论作品。

  安徽日报社副总编辑计永超指出,技术可以决定传播“线上”的速度,但只有饱含思想价值的内容才能决定融合传播“面上”的广度。无论传播技术、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如何变化,“内容为王”始终是不变的“恒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