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学者共议新闻的"建设性"
人民网北京11月9日电 今日,主题为“建设性新闻:理念与实践”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社会政法学部副主任李林,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孝汉出席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天晓主持会议,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意大利、日本、肯尼亚等国外专家学者与国内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新闻的“建设性”。
李林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意在把握当今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探讨全球新闻传播发展的新特点,推进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很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的。他对建设性新闻谈了自己的三点看法:第一,正能量是建设性新闻的学理所在;第二,文化自信是建设性新闻的命脉所在;第三,开放包容是建设性新闻的活力所在。他指出,中国是全球互联网使用大国,构建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新业态日新月异,建设“四全媒体”、推动媒体融合如火如荼。我们要树立和秉持高度的学术自觉,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新闻传播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上提出中国方案,发出影响全球新闻传播学术界的中国声音。
胡孝汉在致辞中指出,对中国来说,建设性新闻的基本理念从来都是我们所倡导的,以正面报道为主、激人奋进、催人向上也一直是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民生新闻”“帮忙新闻”乃至“问政节目”等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些都堪称是建设性新闻的中国经验。他说,不久前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这给中国的新闻媒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唐绪军作了题为《融入建设理念,共筑美好生活》主旨演讲。他对新闻传播发展的趋势作出了三点预判:其一,大众传播时代正在向着公共传播时代演进和跃升;其二,公共传播时代的新闻产制方式将不同于大众传播时代;其三,公共传播时代的媒体角色也将不同于大众传播时代。面对大环境的转换,全球媒体都在寻觅新的生存方式,探索如何在公共传播时代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建设性新闻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股发展潮流。每一代人都会创造属于自己的新闻业。建设性新闻是变化带来的变化,也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闻业。他指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决定了中国的新闻媒体更加注重广泛凝聚共识、增进发展合力的社会建设功能,力求最大限度地促进各种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有效保持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因此,建设性新闻理念是我们一贯的倡导。他认为,世界文明多种多样,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建设性新闻的实践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媒体的力量。
国际著名的建设性新闻研究者、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媒体与文化学院助理教授凯伦·麦金泰尔(Karen Mclntyre)作了题为《建设性新闻:我们对它了解多少?它将走向何方?》的主题演讲。她指出,建设性新闻是严谨的、引人注目的报道,以维护新闻的核心功能和道德要求为依归,包含积极的情绪和解决方案等重要元素,用以增强受众的辨识能力和呈现更全面的真相。麦金泰尔与大家分享了相关学者对建设性报道的研究成果,并且讨论了建设性新闻的未来,包括该流派面临的挑战和在不同国家的适用性。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台长陆玉方,在题为《构建绿色舆论生态——建设新闻的苏州实践与探索》的主题演讲中,介绍了他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实践建设性新闻理念的试点情况。试点中,他们以构建绿色舆论生态为出发点,运用建设性新闻理念指导大内容生产,由负面、冲突报道的报道框架,转向“意见开放、共同面对、协商解决”的建设性框架。该框架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话题选择直面热点、观点表达开放包容、参与嘉宾权威专业。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荷兰温德斯海姆应用大学教授、欧洲新闻培训协会主席、世界新闻教育理事会指导委员会成员尼科·德罗(Nico Drok),作了题为《新闻教育的建设性转向》的主题演讲。他指出,西方的专业新闻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需要重新思考新闻的目标和价值。在新闻学研究领域,各种新标签尝试定位新闻学应走的方向,如社群新闻、会话新闻、参与性新闻、解决方案新闻、调解类新闻、关怀新闻等。所有这些标签都体现了新闻文化在更具建设性的方向上进行创新。然而,改变一种职业文化并不容易。在重新定义专业新闻的角色和价值等创新理念的过程中,新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我们必须为符合网络社会特征的新闻工作铺平道路;不仅在技术和经济方面,而且在更具建设性的专业文化方面。演讲中,尼科·德罗还展示了基于30个欧洲国家新闻教师大规模调查的结果,介绍了他们对未来新闻业走向及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意大利建设性新闻协会创始人兼主席Silvio Malvolti,《商业周刊》前驻白宫记者、全国记者俱乐部培训学院院长Richard Dunham,日本同志社大学教授、《新闻与大众传播研究》编辑委员会主任河崎吉纪,英国伯恩茅斯大学新闻、文化和社区研究中心副主任、传媒学院副教授An Nguyen,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史安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公共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蔡雯,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飞,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传播系原主任李喜根,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殷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执行院长、教授漆亚林,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教授陈龙,中国传媒大学非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艳秋,以及凤凰新媒体副总裁、凤凰网总编辑邹明,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然毅,中国青年报社党委委员、编委、全媒体协调中心主任吴湘韩,苏州广电总台看苏州一槌工作室负责人张利荣等也在论坛上分享了他们建设性新闻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来自国内科研院所、政府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生近百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承办,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提供了支持。 (实习生 段佩伶)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