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产业向智能化全球化转型
2019年,世界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各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在国际贸易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情况下,中国电子家电企业依旧保持着稳中提质的发展势头,成为中国外贸领域稳规模、提质量、转动力的代表性行业,也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贸竞争与合作的中坚力量。
在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影响下,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家电产品(白色家电,不包括彩电等视听产品)出口总额为751.2亿美元;2019年1-7月中国家电产品(白色家电,不包括彩电等视听产品)出口总额为467.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事实证明,经过40年的长足发展,中国家电产业在应对风险时韧性十足。
产业优势明显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家用电器分会秘书长周南介绍,2012年后,世界家电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形成日、欧(美)、韩、中四维竞争格局,日本家电产业江河日下,逐步退出家电产业竞争;欧美企业暮霭沉沉,尽管其在欧美市场优势依旧,但由于其采取高成本运作方式,缺乏制造规模等硬伤,只能通过重组和调整来保住原有市场,GE和格兰杰等传统品牌更是被海尔和海信等中国企业收购;韩国企业一枝独秀,三星和LG在各类家电产品中增长迅猛;中国家电企业蒸蒸日上,依靠全球最完善的产业链和最大的消费市场,尽管单个企业与欧美和韩国企业相比仍有差距,但整体优势地位不可动摇,同时凭借价格和质量在新兴市场优势明显。
"中国电子家电产业凭借在产品研发、智能制造和品牌建设方面的不断投入,拥有雄厚的制造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2018年,中国家电产量规模占全球份额接近60%,贸易规模占全球份额超过30%。通过智能制造,中国家电企业不断提高自动化、标准化、精细化、数子化制造水平。2016年美的收购全球顶级机器人企业库卡。中国家电企业不但将先进的制造设备应用于自身,更是进入智能装备市场,为全球制造企业提供机器人等先进制造设备。"周南表示,凭借制造规模、制造能力、研发投入,在节能、制冷效果、舒适度、静音等方面,中国品牌的综合性能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价格、质量和设计创新方面竞争力优势明显。
家电产业向智能化快速转型
中国家电产业向智能化方向大步前进,中国家电产品也无疑是最有潜力的智能产品。目前在中国,43%的电子产品消费者拥有至少一种智能设备,91%的人在家中使用智能手机,超过50%的人拥有平板电脑,接近40%的消费者已拥有智能电视,传统白电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速度在中国也明显提升。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在2020年后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产业升级确立,将在功能上颠覆传统家电的使用理念,带来巨大的家电更新需求。此外,中国家电产业的不断扩张、国际品牌份额的不断增加,也将极大提高中国家电企业的议价权。"周南表示,国内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快速增长也将使中国家电企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从追赶者变为引领者。预计2020-2025年中国家电产业将迎来一轮新的增长周期。
紧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家电产品达204.8亿美元,占中国家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7.3%。
"5年间,我国家电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从2012年的接近150亿美元(148.9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超过200亿美元,增幅为37.5%,成为金融危机后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其中对越南、巴基斯坦、菲律宾、波兰等24个国家的出口额均成倍增长。"周南表示,2018年中国家电产品出口规模接近和超过1亿美元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到了38个,其中2018年对印度出口达22.7亿美元,对俄罗斯出口达17亿美元,对泰国、印尼、波兰、阿联酋和越南的出口也超过10亿美元。
加速全球化征程
"近年来困扰中国家电行业国际化的主要问题是自主品牌的建设问题。"周南表示,全球化经营要求企业构建品牌的全球化、供应链的全球化、研发的全球化、数据的全球化。品牌的全球化一方面要求品牌宣传的全球化,包括在国际主要展会上采取宣传措施、重大赛事及重大国际平台的品牌推广意识;另一方面要求品牌并购的全球化,通过多品牌运作直接切入品牌竞争的核心领域。供应链的全球化则更强调企业的全球布局能力。而研发的全球化不单要求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吸纳、海外研发中心的建设,更要求在理念上搭建全球化的研发平台。
周南认为,40年来中国家电企业从代工到生产自主品牌,从海外建厂到全球化营销,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国际化经验。中国家电产业国际化的行业优势已经形成。随着近年来跨国并购不断增加,中国家电产业将抓住世界家电格局变化的战略机遇期,通过全球布局在不久的将来引领世界家电产业发展。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