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危险小视频需全社会共同防范
■ 社论
小视频风行,我们不能只看到其中的有趣、好玩,也需要看到其中的风险。
8月22日,山东省枣庄市两名未成年女孩模仿网络短视频教程自制爆米花,意外引起爆炸,造成一死一重伤。近日有媒体前往发生地探访,采访亲历者和见证者,部分还原了事情发生经过。此前,涉嫌被模仿的知名短视频博主“办公室小野”发长文表示愿提供帮助、配合调查,并对相关短视频账号进行无限期停更整改。不过,近日当媒体联系相关平台和“办公室小野”时,均没有得到回应。
在互联网上,虽然这起悲剧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但基本事实已经比较清晰。这是一起多方面原因共同发酵导致的悲剧,各种因素叠加,悲剧于是发生。
悲剧已经发生,纠结事件成因,已无法挽回一条生命,但这并非没有价值。探讨悲剧链上的缺环,是为了让社会认识到这类短视频内容潜在的危害性,进而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显然,就此事而言,与短视频内容生产以及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各方,都没有认识到这类短视频的危害性。如果看过涉嫌被模仿的“办公室小野”的视频,可以发现,其短视频内容包括了火、电、酒精等可能危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元素,但是,这些都没有引起内容生产者、相关内容审核平台、监管机构以及未成年人监护人的重视。枣庄这起悲剧的发生,不能说与这种“集体无意识”无关。
这也提醒社会各方,必须要对网络上那种存在潜在风险的小视频加以重视,形成一种共识。鉴于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这决定了防范危险小视频不是简单的发布者责任或平台责任的问题,而是需要普通大众、平台以及政府共同面对。相关主体各守其位,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危险小视频对未成年人的伤害。
首先内容生产者要认识到自己在发布此类视频内容时,应自觉承担危险警示义务,打上“请勿模仿”字样,做好“提前量”,以防止视频对未成年人形成误导。
其次,家长是保护儿童的第一道防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与引导,防止孩子受危险小视频误导,模仿危险小视频制作过程而发生悲剧。
面对瞬息万变、千人千面的流媒体内容,平台也要从机制上防范相关内容的产出与流转。鉴于海量内容的现实,目前人工实时审核流媒体内容耗费巨大,而机器审核技术上并不完善,期待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上的突破,为潜在危险内容建立自动报警机制,以便平台实现第一时间监控。
最后,政府监管不能失位。就监管而言,其难点在于如何能够既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又不伤害作者的创造力,以及平台经济的活跃性。这并非没有任何头绪。今年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发布了《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对包括短视频平台在内的平台经济,应实施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更提及“科学合理界定平台责任”。相信在监管机制健全,权责进一步明确之后,这将对短视频平台的规范化运营起到促进作用。
本质上,这起悲剧仍是社会认知与监管滞后带来的“苦果”。小视频风行,我们不能只看到其中的有趣、好玩,也需要看到其中的风险。这需要全社会升级对危险小视频的认知,同时对危险小视频的监管措施也要及时匹配。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为了未成年人免于因误导或模仿而导致的伤害,建立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风险防控机制,不能再等了。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