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两月领百张罚单累计金额超1000万 超百家竞争者入局抢市场
两个多月被开出100张罚单,被罚金额超1000万,上海市对非法网约车的打击,让滴滴“外省注册、本市接单”的违规行为曝光。
近日,滴滴对此回应,针对该情形,已向上海市交委作出书面解释,实为黄牛、黑产非法操作,滴滴已在第一时间按照要求向交委提交了通过该途径注册进来的人车清册。业内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对于曾在安全问题上跌倒过两次的滴滴而言,当前应当放缓脚步,在业务、平台安全体系上不断反思。
上海查处滴滴无资质网约车23辆
事实上,滴滴出行至今尚未获得在上海本市的网约车经营许可证,这才领了千万罚单。
根据媒体曝光信息,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7月份以来,上海市交通执法部门对滴滴一共开出了100张罚单,罚款总金额累计达到1000万元。而面对不断加码的处罚,滴滴出行上海分公司不但没有落实监管要求进行整改,反而又被曝出逃避监管的新手段——“外省注册、本市接单”。据统计,9月3日,全上海共查处注册在滴滴平台的无资质网约车23辆。
针对该情况,市交通委执法总队于9月2日紧急约谈滴滴出行上海分公司,要求公司全面梳理平台内“外省注册、本市接单”的无资质网约车并停止派单。但公司负责人表示:系统后台注册日志只保存1个月,只能查询和梳理到1个月内注册的车辆情况,无法全面梳理清退外省市注册车辆。而针对全面梳理报送平台内不合规车辆清册并清退不合规车辆的要求,滴滴出行上海分公司仍表示无法提供清册,同时也无明确的清退举措。
滴滴的处理态度显然解决不了问题。9月4日晚上,上海交通委员会官方微信号“上海交通”发布一篇名为《千万元罚款罚不“醒”“滴滴”,为逃避监管,又现新手段!执法部门或将采取下架APP等措施》的长文,文章披露了上海交通委员会对“滴滴”逃避监管的行为实施处罚的决定。
一时间,舆论发酵。9月5日,面对来自各界的监督,滴滴将责任归为黄牛、黑产非法操作。并表示滴滴已向上海市交委作出书面解释,已在第一时间按照要求提交了通过该途径注册进来的人车清册。滴滴表示,已向上海市交委作出承诺:按月清查外地黄牛、黑产违规操作滴滴账号情形,并按月向交委提供清查结果。
就在当日,滴滴出行宣布将定期对外公示有恶意行为的用户,包括27名司机和36名乘客,主要涉及乘客的虚假投诉和司机的诱导取消等问题。
其中,针对司机端,由于提供虚假证据申诉、多次有责取消订单等行为,滴滴对27名司机实行了3日至30日停止服务的处置措施。针对乘客端,共有36名乘客由于连续多次编造事实投诉司机,被实行了停止服务30日的处置措施。
滴滴表示,平台将推出司机对于乘客的评价机制,在网约车、共享单车、汽车分时租赁等领域建立健全的身份认证、双向评价、信用管理等机制,规范平台司机与乘客双方的行为。
新竞争者入局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初,滴滴和快的合并,两家合起来占据打车市场99.8%的份额,形成行业寡头的地位,随后在当年6月1日正式上线拼车(顺风车),一度占据拼车市场近7成份额,构建起滴滴业务生态护城河。
近几年来,网约车服务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3.30亿,较2017年底增加4337万,增长率为15.1%。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3.33亿,增长率为40.9%,用户使用比例由30.6%提升至40.2%。
越来越多的企业觊觎这场盛宴,新竞争者入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截至2018年10月,已有10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在部分城市获得经营许可。与此同时,背靠互联网巨头的携程、高德、美团等也跨界布局网约车市场,而具有天然优势的传统车企吉利、东风汽车等企业也带着补贴高调入局。
这是行业蓬勃发展的信号,也是提醒滴滴再沉沦下去或将掉队,甚至被“干掉”的“警钟”。尽管滴滴仍坐在行业老大的位置,但是市场份额却不断遭到蚕食,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2018中国网约专车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网约车活跃用户量分布上,滴滴占比63%,相比此前近9成份额在减少。
与此同时,两次顺风车事件后,滴滴口碑陷入谷底。面对来自市场的质疑以及竞争的压力,滴滴总裁柳青也开通了微博,针对相关问题征询大家的意见。滴滴也自发组织了“自黑”节目《七嘴八舌吐滴滴》,对一些用户比较敏感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业内人士认为,网约车市场已经从单纯的“拼价格”,向“拼服务、拼安全”过渡,对于曾在安全问题上跌倒过两次的滴滴而言,应当放缓脚步,在业务、平台安全体系上不断反思。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