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锚”进行时:银行定价能力面临大考
息差收窄压力长期渐显,零售转型成银行利润增长新动能
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实质落地阶段。央行日前正式发布公告,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按照央行的部署安排,多家银行已经将贷款的定价锚从此前的贷款基准利率转换到市场形成的LPR。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无疑将对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业内人士表示,短期内贷款利率下降会对银行的息差、盈利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整体影响有限可控。长远来看,息差收窄将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带来较大挑战。银行亟待提高自身的定价能力,同时进一步降低对利息收入的依赖。目前来看,零售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
多银行加速“换锚”
新的LPR形成机制公布之后,各家银行已经陆续行动起来,将贷款的定价锚从此前的贷款基准利率转换到市场形成的LPR。
根据央行的要求,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基准。存量贷款的利率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各银行不得通过协同行为以任何形式设定贷款利率定价的隐性下限。
浦发银行表示,作为新LPR机制的18家报价行之一,目前已在系统改造、模型优化、合同调整、规章制度修订、宣传途径及其他方面立即部署和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完成央行关于LPR推进的各项要求。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日前则宣布已与多家企业客户达成首批参考新LPR定价的贷款。此批贷款总额近1.5亿元人民币,主要面向华北、华东、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民营企业,涵盖贸易融资、循环贷款等不同类型贷款。该批贷款将参考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2019年8月20日发布的新LPR定价。
平安银行也表示,在LPR形成机制改革后,迅速落地挂钩LPR的人民币贷款及利率互换产品,帮助客户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提供风险对冲方案。由于目前大部分银行的内部转移定价(FTP)为固定利率,此次LPR改革推出后,平安银行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研究内部FTP调整方案,反复论证过渡期实施规划,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平稳过渡。
据了解,央行近日已对银行新发放贷款应用LPR情况设定了考核时点及具体目标。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中,应用LPR作为定价基准的占比不少于30%;截至12月末,上述占比不少于50%;截至明年3月末,上述占比不少于80%。考虑到地方中小银行定价能力有待提高,上述“358”考核目标初期不针对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信合作组织、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中小银行。另外,央行将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通过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否则在MPA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利率传导效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目前这种效应已经有初步体现。8月20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首次发布了新机制下的LPR。其中,一年期LPR为4.25%,较原有LPR小幅下降6个基点,较原贷款基准利率下降了10个基点,五年期以上LPR为4.85%。
业内人士表示,6月下旬以来,伴随中小银行流动性紧张情况逐渐消退,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下行,但由于流动性出现分层,中小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仍居高不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整体改善。在LPR形成机制完善后,预计贷款利率将对前期市场利率的下行予以更多反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将有所下行。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实际情况看,LPR只下行了6个基点,未来如果MLF(中期借贷便利)继续调整,可能会引导LPR继续下降。不过,他表示,由于LPR报价受到银行资金成本、资本成本、操作成本、风险成本等多个因素影响,而风险成本在经济下行期很难收敛,预计LPR报价难出现非常明显的快速下降。
息差影响短期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贷款利率的下行意味着银行存贷款息差将进一步收窄,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无疑将产生一定影响。
据了解,多家银行已对新LPR机制实施的影响进行了测算,并提前针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了战略规划和经营策略上的调整。大多数银行认为,目前整体来看对银行财务上的影响不大。
四大行中,工行、建行、农行新发放贷款中运用LPR的比例分别已经达到48%、56%及50%以上。农行副行长张克秋表示,经过测算及压力情景测试可看出,LPR形成机制改革在今年对农行财务方面的影响不大。“明年农行会在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基础上,确保财务收支在同业可比的合理区间。从目前情况看,客户对政策调整的反应较为平稳,可接受程度比想象中更高一些。”张克秋表示。而据建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估算,LPR改革预计下半年将影响建行净息差1至2个基点,“如果将存量贷款也考虑上,明年对净利息收入影响的规模可能比今年大一些”。
股份制银行方面,招商银行副行长王良在日前举行的中期业绩电话推介会上表示,从公司和零售贷款两个层面来看,这次LPR改革将对公司贷款客户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大型的、信用评级比较高的优质企业的议价能力会进一步增强,这会对银行的利息收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他也表示,招商银行十几年来一直开展战略转型,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和非利息收入,这两大业务目前已经成为招商银行利润和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其对这次利率市场化改革早有准备。“总体上看,银行的利差水平可能会略有收窄,但整体可控。”他表示。
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也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按照中信银行目前的贷款定价缺口,如果MLF再下调20个基点,加上第一次LPR比原贷款基准利率下降10个基点,那么对该行今年收入影响大约为1.7亿元,对该行明年收入影响为18.6亿元。如果考虑客户提前还款因素,对相关数据的影响还会更大。但总体而言,LPR的实施对于该行利差和盈利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光大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刘彦表示,短期来看,LPR可能引导贷款利率下降,对银行整体的息差和利息收入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LPR下降幅度较小,对净息差和利息收入的影响有限。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LPR机制由于采取“新老划断”的原则,以及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的要求,对2019年银行业息差和利润的影响较为有限。相对来说,对2020年增量信贷以及存量信贷重定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是循序渐进的,静态测算下,对净息差的影响可能不到8个基点。
发力零售业务转型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短期财务影响有限,但是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无疑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带来较大挑战,重点体现在定价水平方面。
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银行定价水平是银行业经营的核心之一,新LPR下的定价既要盯着货币市场价格的波动,还要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每个月的报价行都要根据自身经营状况、资金成本、风险价格水平来定价,意味着进入了以月度为单位的人民币贷款波动体系。因此,银行除了要面对信用风险以外,还要面对利率风险。“浦发银行原先作为LPR核心报价行之一,此前就一直参与探索利率市场化进程,因此在新LPR的市场环境下具备定价的能力,并且已经按照央行要求,做好新LPR的应用工作。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也会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监管部门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增强定价水平。”该负责人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也表示,银行的贷款自主定价能力提升以后,综合竞争力将提升,有利于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短期内贷款利率下降也可能会对银行的息差、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就存款利率来说,存款基准利率是保留的,而且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留,人民银行也将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对存款利率的自律管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稳住银行负债端的成本,为银行可持续发展营造有利的条件。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LPR机制下,商业银行提升定价能力,应完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努力探索形成差异化发展之路:在资产端,深入挖掘符合发展战略和风险偏好的客户群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风险资产收益率;在负债端,增强低成本负债能力,增加主动负债比例,使负债端与资产端的风险收益匹配。
“银行对零售客户有着较强的议价能力,向零售业务转型是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措施。”董希淼表示。
实际上,向零售业务转型已经成为目前诸多银行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方合英在日前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信银行将坚定零售业务转型。据了解,自四年前开启零售业务的二次转型以来,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占比在该行收入和利润贡献中持续上升。据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介绍,中信银行下一步零售转型将力争通过三到四年的时间,一是实现零售金融在全行营业收入占比的提升,目标是50%;二是实现零售金融利润占比的提升,目标是40%到45%;三是实现零售金融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提升,目标是75%。
据了解,平安银行也在2016年末正式启动零售转型。该行中报显示,平安银行以综合金融和科技创新为抓手,推动零售业绩快速提升,基本达成转型第一阶段目标。目前,零售转型已进入第二阶段。平安银行的目标是全力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