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春天转型受挫营收净利双降 快消品业务毛利率下降42个百分点
长江商报消息三年前,因主营产品“极草”违规停售,青海春天(600381.SH)的发展轨迹从此改写。三年来,青海春天重金发展酒类新业务试图摆脱产品单一的“帽子”,然而收效甚微。
近日,青海春天发布半年报,其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营业收入1.32亿元,同比下降29.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5.80万元,同比下降96.66%。 另外,被公司寄予厚望的“凉露酒”去年大额亏损,今年上半年,以凉露酒为主的快消品业务营业收入虽然同比增长19.78%,但毛利率却骤减,同比下降 42.18个百分点。
面对接踵而至的市场考验,青海春天转型陷入路漫漫。
营收急速下滑
青海春天于2001年借壳上市。本是一家“虫草”公司,主营产品产品极草5X粉片,在2014、2015年间红极一时。2015年全年,冬虫夏草纯粉片现实营业收入11.7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8成,毛利率超过了55%。然而,2016年,“极草5X粉片”被定义为不是保健品、不是食品、不是药品的三无产品,由于涉嫌违规停止生产销售,这对公司的打击沉重而且漫长。
随后,青海春天发展出现翻天覆地变化。长江商报梳理其最近三年财报发现,其营收一直处于下降态势,2016年-2018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08亿元、4.71亿元、3.3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9.48%、33.47%、29.31%。其中,2018年的营收已不足不足2015年的三成。
与此同时,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受到挑战。201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亿元,同比下降31.49%;到了2017年本来有所回暖,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27.24%;然而一年后则出现大幅度下滑, 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45万元,同比下降77.96%。
受困于业绩“烦恼”,青海春天股价也出现一泻千里的状况。2015年6月其历史最高价50.09元/股。如今,截至8月9日,青海春天报收5.49元/股,仅为高峰期的十分之一。
快消业务毛利率下降42个百分点
事实上,2016年停售风波后,青海春天为了应对市场变化,也积极改变战略,业务由之前的虫草、广告、白酒和投资四大板块业务合并压缩为大健康和快消品两大板块业务。
去年,青海春天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以3385万元收购西藏听花酒业的方案,公告显示,当时的西藏听花酒业,与宜宾凉露酒业有限公司签署了二十年期的凉露酒销售合同,并已经开展了前期的销售工作。彼时,青海春天表示,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力争使该板块业务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年时间里,“凉露酒”承载着青海春天的期望,携手了央视的热播美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在CCTV-1和CCTV9频道推出了广告宣传,成为十足的网红产品。但是盈利情况却不尽如意,2018年全年,西藏听花酒业实现营业收入2500多万元,净利润却亏损了6546万元。
而且,“疯狂”营销下,也产生了巨额成本投入, 2018年,公司销售费用增长793%,无形中将盈利突破口变成了拖累。今年以来,青海春天也将“控制成本”提上发展之重。
根据青海春天最新介绍,“凉露酒”已在选定区域市场开展了销售工作,随后还将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紧紧抓住白酒消费场景化的趋势,精准地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和市场推出其他系列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线,但是,从最新财务情况来看,对于业绩提升仍任重而道远。
上半年,青海春天营业收入为1.32亿元,同比下降29.8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75.80 万元,同比下降 96.66%。
其中,上半年青海春天冬虫夏草类业务录得营业收入8439.06万元,同比上升 50.96%,毛利率同比上升 9.36 个百分点;以凉露酒为主的快消品业务录得营业收入1826.68 万元,同比增长19.78%,毛利率同比下降 42.18 个百分点。
并且,2019年上半年其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7527.16万元。对此,青海春天解释到,是广告项目收入减少,酒水项目投入较大所致。
值得关注的是,长江商报记者在其半年报中看到,新业务还在前期投入阶段,但是对于财务数据而言却存在隐患。报告期内公司应收帐款激增至3257万元,同比增长420.85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坏账的风险。
在央视刷脸的“凉露”究竟能否成为青海春天的下一个黄金单品,有待接受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长江商报记者 陈妮希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