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科技前沿

成果奔向产业化 中科院又有大动作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8-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科技成果通向产业化的道路上,中国科学院又有大动作。

  近日,在山东南部城市滕州,“中科院新材料产业基金”在中科院、国科控股、山东省科技厅、枣庄市领导的见证下被揭下“红盖头”,这意味着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科控股)勠力打造的“中国科学院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以下简称中科院新材料联盟),补齐了关键的一环。以新模式运行的联盟被寄予厚望——将中科院的重量级成果更快更多地推广落地。

   从研发到产品,光靠科学家不行

  中国的科研机构中,向来不缺少具备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但是从实验室的发现,到市场上的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推动科研成果向科技产业的转化,则一直考验着科研团队和企业家群体。作为我国“科技国家队”的中科院尽管拥有数百家院所投资企业,但许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仍然存在渠道不畅、机制不顺、效率不高等问题。

  可以说,尽管中科院涌现出了联想、曙光等一大批高技术企业,但其高技术产业体量远未达到与国家高技术研发中心辐射能力相称的规模。也因此,中科院国有资产的“大管家”国科控股在4年前提出了“联动创新”战略,试图依托中科院的科研力量,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之间的联动,加速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在国科控股总经理索继栓看来,联动创新,必须把科学家的创新链、企业家的产业链、金融家的资本链这3个链条有效衔接,才能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从而引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如何衔接3个条链?中科院新材料联盟的成立蕴藏着答案。

  2018年小寒过后的第5天,还是在小城滕州,中科院新材料联盟正式落地。与其他联盟不同的是,该联盟以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泓新材料)担任联盟理事长单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以及特邀的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等14家中科院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担任联盟理事单位。

  上述安排,意味着在中科院整个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大棋局中,联泓新材料被置于重要地位。某种程度上,中科院若干研究所深耕新材料领域几十年,手握大量创新性成果,如何激活这些无形资产,加速推进其转化及产业化成为联泓新材料的肩上重任。

  担此重任的联泓新材料有何“过人之处”?

   企业转化高手,登上更大舞台

  走进山东省滕州市鲁南高科技工业园区,联泓新材料的生产基地卓尔不群。它的“不群”,不仅在于其联想控股新材料板块企业的标签。两年前,国科控股以8.5亿元战略投资联泓新材料,使后者拥有了中科院的强大后盾。

  为何联泓新材料会受到国科控股青睐?在联泓新材料厂区里,一套龙头装置DMTO(甲醇制烯烃技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它是整个基地的“心脏”。甲醇制烯烃技术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曾获得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联泓新材料董事长郑月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DMTO技术是甲醇产能过剩的‘拯救者’,它将甲醇转化成乙烯、丙烯,并进行深加工生产出国内急需的高端材料,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郑月明有底气。联泓新材料自主开发的高熔均聚聚丙烯专用料成功应用于快消市场包装材料,是透明一次性餐盒和奶茶杯的主要原料,占据国内市场主流地位;在线缆专用料领域,高VA含量的EVA产品国内市场份额领先;在太阳能光伏胶膜料领域,其开发的FL02528产品打破了国内绝大部分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环氧乙烷衍生物在日化、建筑、纺织、金属加工、农药等领域达到国际水平,多数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将中科院的重量级成果转化为替代进口的产品,转化为市场占有率,这一系列突破背后是核心技术、商业模式、转化能力、资本支撑的巨大威力,而最关键的是人的要素。

  在中石化技术部门磨炼多年,也在多家企业担任过高管,兼具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郑月明,被吸引来成为DMTO技术产业化的具体执行人、联泓新材料的创始人。而国内高端材料的稀缺,与DMTO在化工领域的技术突破,两者重叠为联泓新材料提供了战略定向。

  联泓新材料的转化能力正是中科院看中的。在该联盟中,中科院将利用自身在新材料领域的研发资源和创新能力,与联泓新材料的产业基础、运管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相结合,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中科院在新材料领域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联泓新材料整合资源构建产业优势,强化核心竞争力,提升在新材料领域的影响力。

  知识海洋到资本海洋,创建“运河”体系

  好技术如何变成好产品,从来不是一个易于解答的命题。索继栓表示,要逐步推进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依托科学院研究力量,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之间的联动,打通从IP(知识产权或智本)到IPO(上市或资本)的“运河体系”。

  何以理解?联盟中的成员单位,即中科院相关研究所是创新链的源头,输出高质量的科技成果;通过联盟中的各类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中试放大,与联泓新材料等骨干企业对接,后者利用自身专业运营团队和成熟的转移转化经验推动成果产业化,这是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在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推进过程中,资本链介入,提供支持和保障,加速加强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有意思的是,梳理联泓新材料的崛起史,就是一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联动的历史——中科院的原创技术、联泓团队的运营能力、国科控股的资金支持,三者产生了化学反应,最终成就了一个新材料领域的标杆企业。

  据索继栓透露,与中科院新材料联盟的模式类似,目前共有10家行业领先的中科院企业牵头组建11家联盟,而成员包括院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300余家。

  这是多赢的布局。对于实力雄厚的中科院各个研究所来说,他们心无旁骛搞研发,将成果交给专业运营团队去做转移转化,提高了成功率;而国科控股领导层常常用“运河”来形容三条链的联动,浅显的比喻背后,是他们想要打造一条从知识海洋到资本海洋、适合我国“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运河”体系的宏伟蓝图。

  在打通产业、创新、资本三链条之后,郑月明的规划是推动联泓新材料在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化学品领域深耕细作,同时考虑在电子化学品、生物材料等领域进行投资布局,打造在若干新材料细分领域领先的产业集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