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创新推行北京首个绿色居住区指标体系
海淀区创新推行北京首个绿色居住区指标体系,打造智慧、生态、人文的保障房新型住区。图为青棠湾社区。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千龙网北京7月24日讯(记者 秦胜南)记者24日从北京海淀获悉,位于海淀北部新区永丰产业基地核心地块的青棠湾社区,目前已交付使用。据悉,这是海淀区创新推行北京首个绿色居住区指标体系,打造的智慧、生态、人文的保障房新型住区。
记者从海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了解到,海淀区在全市率先提出全面建设绿色居住区的要求,设计和建设包括青棠湾社区和西北旺新村C2地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在内的7个保障房类项目作为示范项目,并牵头编制了《海淀区绿色居住区指标体系评价导则》,指导和推进绿色居住区的评价和实施。
据悉,这项指标体系涵盖了居住区建设全过程,包括土地利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低影响开发、水资源、节能和能源、绿色施工、智慧运维、智能服务、便捷生活、区域特色等25个方向、60条技术指标。
于今年5月交付使用的青棠湾社区,是海淀区按照绿色居住区指标体系落地的第一个项目。据指标体系研究团队负责人介绍,项目总占地面积10.9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1.7万平方米,总设计户数3790户,是政府为海淀北部地区的高科技入园企业提供的公租房,是为促进海淀科技创新提供的民生保障。
这个绿色居住区有哪些独特之处?记者了解到,为了倾力打造绿色居住区“样板儿”,项目设计过程中进行了数十次绿色产品调研、研究了近百项技术,经过住建委相关领导和技术团队多轮研讨和分析,最后采用了包括新型高节能玻璃纤维外窗、内装产业化、人脸识别等57项亮点技术。同时和国际对标,项目申请了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美国LEED-ND金级认证和健康建筑认证。
走进小区,记者看到这是一个生态微气候调节社区。在小区停车场、活动广场种植乔木进行遮荫,浅色的铺装可减少地面吸热,提高室外活动舒适度。而小区人行道、广场、地上停车场全部采用透水砖,渗透不及的雨水经过溢流口流入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和植草沟。雨水可通过下渗补充和涵养地下水源、调节地下水文环境,也可通过蒸腾作用调节环境温湿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绿色”“节能”“环保”处处可见。比如,小区的屋顶设置了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这项设施为住户每年至少节约450元电费。同时还有雨水收集到雨水调蓄池,经过处理后用于小区的灌溉、地面冲洗。此外,绿化浇灌采用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天气条件和土壤条件自动开启和关闭,物业人员也可通过APP进行控制。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小区在智慧便捷方面也很有特色。小区内实现公共空间无线全覆盖,出入口和单元楼的人脸识别系统。同时,智慧停车场可实现引导停车、移动付费和出车报警等功能,并为电动车设置了充电桩。
“海淀绿色居住区的研究和实施,目前是在保障类住房中进行示范,首先改变老百姓对传统保障房的认知,后续将覆盖到全海淀新建居住区,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海淀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首批建设的另一处绿色居住区项目,西北旺新村C2地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目前正在施工过程中,预计于2020年交付使用。
海淀区创新推行北京首个绿色居住区指标体系,打造智慧、生态、人文的保障房新型住区。图为青棠湾社区。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海淀区创新推行北京首个绿色居住区指标体系,打造智慧、生态、人文的保障房新型住区。图为青棠湾社区。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 标签:
- 编辑:王莎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