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暗战下的太阳能热水器下乡进城
太阳能热水器 ,这是一个比中国GDP增速高两倍的高成长型新兴行业,但在家电下乡 的推进之下,群雄割据的行业原有竞争格局将被彻底打破,城市型厂家与农村型厂家开始上演市场决战。
争议
2009年几经波折,国家商务部正式将太阳能热水器纳入家电下乡范围。
之所以“千呼万唤始出来”,业内声音不统一是主要原因。
与业内大多数中小企业热切期盼相对应的是,行业内也有龙头企业对此是消极甚至强烈反对的,公开提出了太阳能热水器不适合家电下乡的诸多理由,比如农村水质不好、太阳能产品有缺陷、服务不易保证等等。
国家拿出13%的补贴,送上门来的好处竟然不要,这颇令业外人士甚至是政府智囊机构费解。
其实这无非是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暗战”的一个表现:已经取得领先优势的企业,不希望对手借机追赶上来。
争夺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 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用业内人士的话讲,从0到1000家企业用了近10年,第二个1000家只用了2年,而目前号称已达五六千家企业。仅在2008年,行业就新增了2000多个品牌。
其实,新建企业没那么容易,增加的大多只是品牌或商标。许多小企业都手握十几个或是几十个牌子,随时贴牌生产,同时自产自销。
真正称得上行业大型骨干企业的不过25家,他们的总体占有率虽在不断上升之中,从2001年13%发展到2008年的近40%,但目前为止还不曾出现一家独大的角色。行业集中化程度很低,6500个品牌挤在400亿规模的行业内,使得市场形势更为扑朔迷离。
这是一个群雄割据的行业,战略方向五花八门。
有人偏安一隅,在局部市场形成绝对优势;有人专注于差异化,在配套产品上大做文章;有人后向一体化,进军上游原材料市场;有人前向一体化,试图甩开代理商自建渠道。
但最激烈的争夺还是集中在市场份额上,大家都在以十倍、百倍的速度扩充产能、招兵买马,以至于为行业 生产设备的那些厂家,倒先赚了个盆满钵满。
由于产品零售最高限价4000元,太阳能下乡产品从利润看来并不是一块“肥肉”,但对于以争夺市场占有率为主的大中型企业,这是不得不打的一场持久战。
最终,在133家入围企业中,92家中标。只要标书规范、综合评分不是太差的企业,国家都给了机会。这使不少没胆量投标的中小企业大呼后悔。
每一个省级地区都有几十家中标企业拥挤在那里,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争先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 行业在营销方面颇具“想象力”。
什么东西对销量有帮助,肯定会有人马上拿去用的;清华的技术好,那么挂着清华名头的品牌就多达数十上百家;皇明的品牌响,那么仿造产品的、仿造企业的也就层出不穷;产品代言人一下子多了起来,不管老百姓认不认识,反正提升了品牌的档次……
这种浮躁的营销模式同样影响到了家电下乡 。
一些企业为了争抢先机,在国家尚未公布中标名单之前,就在销售渠道中打出热烈祝贺自己中标的宣传条幅;还有企业干脆宣传自己“直补”,把价格升上去一点,再以补贴形式给消费者当场兑现,搞得比真正家电下乡还诱人。
与此同时,行业骨干企业却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大战前的最后准备,督促代理商登记备案、制定内部奖励政策、协调物流生产、形成首次铺货,太阳能下乡即将带来行业三大巨变也随即拉开帷幕。
巨变之一:城市型厂家与农村型厂家打响决战
城市型厂家:船大头难调
家电下乡 的本质,是太阳能行业城市型厂家与农村型厂家的决战。
在中国太阳能热水器 行业,恐怕没人会承认自己是城市型或是农村型厂家。市场占有率排名前20位的企业,大多已“全能化”了:产品线高、中、低端配置齐全,渠道网络遍布全国城乡,均摆出一副城市、农村通吃的架势。
但内部侧重大有不同。看一个生产厂家究竟是城市型还是农村型,有三条标准:
1.产品结构上。
城市型厂家喜欢走高价路线。更注重如何提高产品功能,其高端产品数量甚至会多于低端产品。考核地区代理商销量时,也总爱把高端产品的销售比例作为返利附加条件。
与之相反,农村型厂家更注重如何降低产品价格,研发重点在于保证功能的前提下节约成本,会一再主动压低出厂价格。
2.渠道网络上。
城市型厂家渠道网络往往“枝多叶少”,即在地市级城市的一级代理商数目较多,而在乡镇中的二级网络过少。终端数量不足是其最大缺陷,不少一级代理商甚至是“光杆司令”,只开一家中心店,守住自己的城市大本营。
与之相反,农村型厂家拥有庞大的二、三级甚至四级网络,从乡到村都有固定促销人员,虽然每个乡镇销量不大,但地区总量十分惊人。
3.操作手法上。
城市型厂家偏重品牌宣传与广告投入,他们更习惯于在“空中火力”的掩护下作战,高举高打、突出产品差异化,不愿挑起局部价格战。
而农村型厂家则以中小型促销活动见长,集中主要力量啃下一块市场后再移兵他处。
这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竞争战略使然。
1.城市型厂家惯有的思维模式是:
走差异化路线的企业会关注利润率,企业利润主要由边际贡献形成,即高投入高产出。
2.农村型厂家制胜的法宝是:
走总成本领先路线的企业会关注销量,他们的利润来源于销售规模,即薄利多销。
输赢已定
双方不同的特点,会导致他们在家电下乡 中的结果迥异。
首先,城市型厂家产品结构是不适宜下乡,所以他们要重新调整产品和价位,这可能会使他们在竞争中丧失先机。
其次,城市型厂家的代理商在家电下乡中,能力与心态都存在问题。一来他们只熟悉城市运作,对农村市场不够专业,要付出“能力成本”;二来他们也不大看得起这种“吃苦受累”的活儿,会出现“态度损失”。
最后,城市型厂家本身的营销决策也需要转变,家电下乡是捡芝麻而不是抢西瓜,过去那种阵地战的方式要做彻底改变:广告的作用不再明显,品牌的影响力也很难到达终端,在农村谁搞促销活动多谁就是名牌,这让习惯于以广告轰炸市场的城市型厂家大跌眼镜。而要把多年形成的模式和心态里里外外做一场变革,谈何容易?
相比之下,农村型厂家来到“本土”作战,他们以前所有的优势都可以发挥出来,游击战、运动战、麻雀战,使他们如鱼得水。
战争刚刚开始,结果已经不言自明。
其实,采用哪种竞争战略要看外部环境。
在行业成长期,消费者对产品不熟悉,高收入人群会率先尝试,他们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以减少未知风险,他们对品牌敏感而对价格不敏感。这时候使用差异化战略,可以获得收益最大化。
而行业进入成熟期后,消费群体涌入大量中低收入者。他们一方面对产品了解有所增强,另一方面对价格十分敏感,价格弹性增加、品牌弹性减小,致使企业在广告上的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这时候选择总成本领先战略才能获得更大收益。
以前的成功经验,放到新的环境下就成了失败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