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探索区域低碳路径实现绿色发展
建设低碳生活示范园、在100户家庭试点开展碳跟踪调查、每年投入1亿元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给予奖励和补助……3年内,还将陆续实施区域合作低碳示范项目、推广绿色建筑、实现居民绿色出行等绿色示范工程。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约束的严峻挑战,北京市东城区在探索区域低碳发展路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和尝试,通过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碳理念传播等方式推动低碳城区的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利用可再生能源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提高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的一项重要措施。
2009年,东城区完成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4万多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近32万平方米,完成3.8万余户平房煤改电工程、2900余户居民的老旧楼房通天然气工程。
在建筑中大规模推广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设低碳生态城区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东城区积极推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清洁绿色能源在建筑中的使用。史家小学实施了太阳能供电、热水工程,万国城、东城区法院以及北京二中、五中、171中学和东直门中学等多家学校采用了水源热泵技术。
启动绿色示范工程加强公建能耗监测
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建筑是东城区建设低碳城区的主要举措之一。今年,东城区将启动市民中心、东直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玉河总部基地等一批绿色示范项目的规划建设,项目将严格按照建筑总节能率达到70%~80%的标准设计,综合运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热泵系统供暖制冷、雨水收集和中水利用、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等多种国内外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项目建成后将争取成为北京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为实时监控建筑物的能耗情况,该区还将建设能源信息监测平台,在对建筑物用能情况进行监测的同时,采用“用能分析与管理”的方法,提高能源利用率。该区将启动楼宇能耗“在线实时监测”工作,争取在2年~3年的时间逐步实现对全区162座大型公建的动态监测。完善慢行交通体系倡导居民绿色出行
作为城市的中心城区,完善慢行交通体系,倡导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既可以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现象,也可以改善城区的空气环境。
据悉,该区将在王府井大街、东二环交通商务区等重点区域和历史文物保护区,规划建设一批步行、自行车交通示范街区;在客流集中地区增设安保设施齐全的自行车停车场,完善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系统;在地铁站、东直门公交枢纽、主要旅游景点、重要商业街区、大型社区等重点地区规划建设自行车租赁服务网点,建立自行车公共租赁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管理,实现管理智能化、操作信息化、使用便捷化。
实施“乐和城市社区项目”建设低碳示范园
为了让低碳生活落实到居民日常生活中,东城区积极发挥各类节能环保组织、研究机构的作用,引导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方式。
各个街道纷纷开展低碳社区建设,举办各种以低碳环保为主题的居民参与式活动,倡导低碳理念,普及绿色城市社区生活方式,调动居民的节能热情和积极性。东四街道与北京环境国际地球村合作开展了“乐和城市社区项目”。东四10个社区开展了“26度空调节能行动”、“绿袋子行动”、“减塑行动”、“节能20小窍门行动”、“少开一天车”等活动。
为了向居民展示先进的低碳技术知识,培养居民低碳的生活方式,今年,该区将打造2.96公顷的南馆低碳生活示范园。据悉,示范园将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中水水源热泵技术、雨洪利用和中水回用及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等27项国内外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建成后的南馆低碳生活示范园不仅是居民休闲健身的场所,还将成为普及低碳知识、展示先进低碳科技成果的平台以及促进低碳生活社区建设的基地。
目前,东城区正着手在10个街道各选取1个社区、100户家庭试点开展碳跟踪调查,通过对每户家庭每月用电、用水、用气、正常出行及非正常出行等能耗和消费行为进行记录、分析和测算,掌握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碳足迹”,引导居民树立低碳生活态度。
此外,该区还加强国际交流合作,2009年11月,东城区政府与洛桑市政府签署了共同建设低碳示范区的协议,合作项目被列入中瑞两国政府合作框架,并应瑞士联邦邀请加入低碳城市联盟。今年6月3日,该区又与瑞士签订了《气候变化合作与对话谅解备忘录》。今后,双方将在瑞士发展合作署支持的中国低碳城市项目框架下,重点加强城市规划与市政管理能力建设、城市低碳发展战略计划、低碳标准与管理体系、低碳建设经验分享等领域的合作。
来源:网络传媒